多地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提速观察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多地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提速观察"分享给大家!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加快产业升级 享受绿色生活——多地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提速观察
新华社记者
电动公交车越来越多驶上街头,新能源物流配送车加快替代传统燃油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不断提速。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等15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记者近期走访部分试点城市发现,各地正利用试点契机,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因地制宜各扬所长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东三环的平安大道中央岛式公交站台,“时空隧道”式的造型设计显得科技感十足。“你看这电子站牌,可以看到下一班车到站时间,还能查看车厢内的舒适程度。乘坐纯电动公交车,感觉挺平稳、噪音也低,比较舒适。”正在等车的郑州市民张俊说。
据郑州公交集团快速公交公司站务中心主任李旭介绍,郑州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系统中,像这样的智能公交站台目前有23座,停靠在站内的车辆全部是电动车。
2023年10月,郑州市测试运营的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是全国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之一,构建了“人-车-路-站-云”协同的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提升了公众出行体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15个试点城市分布在全国的一二三线,这些城市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突出的地域特色和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
作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宁波的港区车辆电动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2辆无人电动集装箱卡车被投入到码头装卸作业中,占该港区集卡总数的16%。“充电只需一个小时,续航超120公里,可以跟传统的燃油和LNG集卡车一起作业。”宁波舟山港梅东公司科研中心业务研发主管虞世宇说,接下来将逐步实现无人驾驶智能集卡在港区自动化堆场全覆盖。
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但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仅10%左右,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渗透率超30%相比,电动化进程相对缓慢。
业内专家认为,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发展潜力巨大。
不少首批试点城市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相关工作。早在2009年,郑州即从公交车、出租车入手,出台多项规划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发展。目前,郑州主城区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全部为新能源车,3.5万余台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比例超过70%,其他非新能源车辆营运时间到期后将退出经营。
郑州近年来还大力推进城市货运配送车辆新能源化。河南宇鑫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郑州市内规模较大的物流运输企业,园区内货运车辆有398辆,其中新能源车160辆、占比约40%;城市配送新能源车辆占比达100%。记者在宇鑫物流位于郑州的总部厂区内看到,企业利用建筑屋顶约4.1万平方米的空间建设了光伏发电站,用于新能源车辆、搬运设备充电,多余电力上传电网。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12万辆,建成充电桩19.71万个、换电站141座。同时,柳州、深圳等地具有汽车制造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相关企业发展也迎来利好。
位于宁波的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面向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新能源公交车等车型,公司总经理王翔说,目前,公司推出了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10多种公共领域车型,下一步将加快投放海内外市场。
形成合力助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经测算,更新新能源车后,郑州市公交车每年减少约29万吨、出租车每年减少约20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分院院长王鹏英说,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宁波出租车司机董壬伟告诉记者,去年8月将原来的油气两用车换成新能源车后,成本从原来每公里5毛左右降到1毛左右,几个月开下来省了不少成本。宁波市出租汽车协会会长忻文儿说,随着充电桩设施逐步完善,以及新能源车辆质量提升,新能源车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通过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在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等领域,将推广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将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际快充网络和停车场站等专用充换电站建设。
不少地方按照试点要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宁波市经信局汽车与装备工业处处长杨世兵介绍,宁波将持续扩大公交、物流、公务用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王鹏英说,未来,郑州将加快完善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光辉建议,在环卫、矿山、港口等应用场景中,运距相对固定,最适宜推广电动化,需要加快完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配套。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试点的启动有助于通过规模效应带动相关产业链加快发展。车企要针对特定场景加快开发新能源车型,制造更具经济性的公共领域新能源用车。各方要形成合力,助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记者魏一骏、张辛欣、唐健辉、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