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科技创新的河北加速度

导读: 7月20日,骄阳似火,走进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哈弗技术中心园区,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研发主楼、试制中心、造型中心、试验中心、数据中心里忙碌着。十年间,在这个国内规模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跑出科技创新的河北加速度"分享给大家!

7月20日,骄阳似火,走进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哈弗技术中心园区,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研发主楼、试制中心、造型中心、试验中心、数据中心里忙碌着。十年间,在这个国内规模最大的整车研发中心,国产品牌长城汽车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将产品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民神车”是如何造就的?这样的“奇迹”在河北还有多少?创新创业的沃土是如何培育的?燕赵大地上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现代化“智”造场景,都是最好的答案。

  科技自立自强,让创新者有力量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取得这样的成绩,回到十年前,长城汽车智能化统扩部总监张伟利甚至都不敢想象。

“那时,我们整车智能化基本依赖外国的供应商,只能跟着别人走,甚至额外的需求都不能提。”研发人员深刻地感受到,被人“卡脖子”的滋味太难受。

自主研发是唯一的出路。从那时起,长城汽车逐年增加研发投入,计划到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研发人员数量约占总员工的30%,其中智能化领域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四千人。

“先手棋”的成果斐然:企业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的自研成果,已经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氢能系统核心零部件完全实现自主开发,是国内唯一在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的车企。

掌握了核心技术,研发迭代的记录也在不断刷新:5年、3年、2年。“每一代产品都由我们自己研发,迭代的速度可以自己掌握。”张伟利底气十足。

创新,指引着民族品牌从费力“追赶”,逐步“超越”,到实现多个领域“领跑”。创新的路上,长城汽车的身影不寂寞,燕赵大地上还有无数“奔跑者”正在加速——

石药集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正加紧施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创新药即将在这里生产;110余项经典名方正在向新药转化,神威药业持续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发力;全国最大的轨道机车检测机器人产业基地、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在唐山高新区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增强发展的安全性,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领产业升级,让创业者有方向

河北正定,两个大规模现代产业园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20年开工建设的深国际·正定智慧港项目,位于正定主城区,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我们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打造数智化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国内首家融合物流与商业的新型产城综合体。”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内的均和云谷·正定科技港,总建筑面积约18.7万平方米。“我们将重点引进5G通讯、数字安全、医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企业,项目运营后,预计年经营收入可达15亿元,吸纳2000人就业。”正定科技港负责人表示。

他们为何都落户正定?

“一开始,在操盘深国际·正定智慧港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确实有过‘水土不服’的问题,但正定的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帮我定了心、足了气。”河北深国际真悦天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皮建存说。

“政府给了指导方向,项目自签约落地、开工建设以来,还享受到了审批改革一站式服务。在正定投资安心、舒心,对发展有信心。”均和云谷·正定科技港项目总经理游建鹏说。

“安心、可靠、机遇”,在采访过程中,各个企业对河北的创新创业环境交口称赞。河北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决心,不仅写在了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强省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河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更实实在在地写进了创业者们的心里。

今年以来,河北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1200多家。截至3月,河北有经营主体807.72万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科技领军企业64家。企业的科技研发、技术攻关投入逐年增加,创新创造的活力正在河北涌动。

  绿色发展,让奋斗者心向往

千年秀林草木葳蕤,白洋淀里碧波万顷。在这座“未来之城”,绿色与科技同频共振。

5年间,这绿意在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造林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磊的手机相册里越来越浓,雄安的样貌也愈发清晰。

雄安新区是我国首例探索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样式近自然森林建设的地区,除了机械化、智能化的造林,还同步创建了“数字森林”,全方位创新植树造林的理念,同时大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以此打造全国植树造林的“雄安样本”。

“雄安的每一棵树都有二维码,就像一张‘身份证’,涵盖苗木从培育到出生、成长的所有信息。”王磊说,关于树的每一个记录,都是未来构成“数字森林”“数字雄安”的基石。

这绿意,是建设者的乡愁,更是奋斗者的心之所向。

作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的工程师,37岁的刘婷玥是为了维护这万顷碧波而来的。“白洋淀太大了,如果发生污染事件,以前是无法及时发现的。”刘婷玥说,如今有了国内首个基于5G的“天空地淀一体化”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水质、大气质量数据以及实时画面,当发生污染事件时,可以及时派出无人机、无人船、监测车快速应急处置。

科技创新深刻地改变着刘婷玥的工作方式。“以前要一整天才能完成采样、化验、录入的繁琐工作,如今通过大屏幕即可观测。这座‘未来之城’太好了,我不走了!”刘婷玥说。

机遇不给空想者,行动造就实干家。无数的创新者、创业者、奋斗者正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创造未来。面对曾经“打造京津冀引领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重点在河北,难点也在河北”的提问,燕赵大地交出了高分答卷:完成去产能硬任务,啃下治雾霾“硬骨头”,越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过转型升级的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取得一项项“堪称奇迹”“殊为不易”的好成绩。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