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中生有”实现“跨越发展” “产投之城”是怎么先人一步的?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从“无中生有”实现“跨越发展” “产投之城”是怎么先人一步的?"分享给大家!
合肥:以投带引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安徽合肥通过“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步步蓬勃发展。如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合肥是如何抢占先机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的呢?请看记者的调研。
在合肥高新区的空天信息产业园,短短两年时间已经聚集了80多家相关企业。
合肥市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陈婧莹:我们组建了空天信息产业基金,专门去投资我们的这些早期的商业航天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去参与,然后再引领社会资本一起参与。
刚刚兴起的空天信息产业,合肥又抢占了先机,负责人介绍其实早在2017年他们就投资了第一家刚刚起步的卫星终端企业。
“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是合肥探索出的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如今,合肥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显示屏基地之一。这些年,合肥通过投资一批龙头企业,撬动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集聚零部件等配套企业超300家。这些大项目的投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合肥:先人一步的“产投之城”
合肥更愿意把自己称为“产投之城”。什么是“产投”呢?合肥又是如何通过投资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呢?
记者来到这家生产量子计算机的企业时,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交付的产品进行调试。这个占地有七八平方米的大家伙,是国内首台交付的民用量子计算机。
企业负责人张辉告诉记者,企业是依托中科大量子计算研究团队成立的。成立之初,团队根本找不到一家愿意投资他们的企业。
正当团队举步维艰的时候,一笔政府产业投资资金注入让企业活了下来,短短几年,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独角兽企业。
这样一家企业,最开始为什么投资机构都不看好,而政府的产业投资却愿意倾注资金呢?
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袁飞:当它的市场逻辑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时候,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就是觉得,这个行业我们要扶持。
袁飞告诉记者,先人一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市政府产业投资的特点。产业投资项目不谋求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这是政府投资机构与风投最本质的区别。
而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启动资金,因为投资关系,从办公场所到人才队伍,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培育产业链的角度投资,正在让合肥产业发展不断向高端化转型。在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牵引下,一条条产业链正纵向成链、横向成网。合肥又是如何做到步步为营的呢?
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袁飞:怎么做到超前谋划,其实这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比如我们做显示屏,做集成电路,那我们在想它下面还有什么。比如它的装备、材料,从屏到芯这个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产业链延伸。
从“无中生有”实现“跨越发展”,随着产业链生态的逐渐完善,合肥也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79%,六大主导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86%。如今,合肥平均每天就要诞生5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6.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
撬动社会资本 面向未来孕育创新力
合肥利用投资的扶持、引导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记者调研发现,合肥产投模式还在不断创新升级。
这两天,安徽大学的王绍良研究员正领着科研团队,一边继续攻关超低温制冷机的技术突破,一边对接合肥市政府的种子基金管理人,依托新技术成立公司,让这项还没走出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王绍良:我们都认为投资办公司,可能就是自己拿钱去办,包括跟政府对接可能都是自己去做,没想到现在有这种种子基金,帮你辅导、帮你创建企业,帮你联系政府各方面的关系。
种子基金运营管理方负责人 黄叙新:种子基金聚焦的是科技,所以我们提出是投早投小投科技。种子基金这个投资其实说是一种投资行为,它更重要的可能是一个产业的培育行为。
为了用有限的资本撬动无限的创新力,这几年合肥将投资的目光转向了更多的还在实验室阶段的科研团队,通过“种子基金”的方式对这些团队给予第一笔资金的支持。
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袁飞:就是“最初一公里”,这笔钱能干什么,不多,但是可以把这个摊子支起来,变为企业了,像模像样了。后面还有其他的社会资本再投进来,这个种子就慢慢成苗成树,就长起来了。
虽然钱不多,但都是政府来拿也吃不消,记者顺着这个问题,找到了“种子基金”的母基金,去年3月刚刚成立的合肥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
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克贵:主要是通过吸引社会资本这种方式来聚集,吸引社会的投资机构与我们合作成立子基金。我们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并重的这种方式,实现了优质资本与我们合肥市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年多时间,这里已经成立了完全由市场化运作的子基金37只,聚集社会资本达到1035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放大了6.5倍。资金投向的也正是合肥重点培育的量子、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
如今,合肥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三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从有到强”的发展背后是坚定的创新脚步和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合肥发展最大标识、最大动能、最大潜力。创新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让这座城市拥有了源源不竭的活力和无限可能的未来。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张芊芊 田琪永 吴俊 潘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