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学者现身学术论坛 对话“中国式现代化”

导读: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6月6日电 近日,“对话‘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六位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为读者奉献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对谈。 中国人民大学出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六位学者现身学术论坛 对话“中国式现代化”"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6月6日电 近日,“对话‘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六位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为读者奉献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对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谢富胜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本次活动依托 “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汇集六位知名学者,共同探讨这一理论体系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理和哲理,十分有意义。

本次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重点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端”进行发言。

  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很早以前,他们就关注到了中国,而且也写下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内核逻辑就是,西方资本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拉入现代文明的进程即现代化的进程之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扭转了中国被动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主动现代化探索的开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刘晨光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书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称为“共生型文明”,从文明论的视角尤其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结合的视角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是方式,而不是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它的普遍性恰恰在于它不追求普世模式,而是主张多样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多样多元的文明传统之中。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文明特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水静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中国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基础和深层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积淀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

  此外,刘水静围绕“自强自信”“守正创新”等关键词,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光大中华文化的道路,是用光大的中华文化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这一观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分享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华文化为什么兴》三本书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辨析了“文化”和“文明”的三点区别。

  他认为,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一定要和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结合起来,还要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结合起来,进行深度考察。韩庆祥从六个方面深入论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解,在场读者受益匪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认为,“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主题鲜明,文字朴实,语言活泼,契合新时代读者需要,值得认真阅读。丛书实际上回答了另外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成功?阅读丛书有利于读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秦宣表示,不论是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谈中国式现代化,都必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这个宝库中寻找“根”和“魂”。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认为,“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透彻阐释了这些原理。

  他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理论体系中,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包括价值观研究、“两个结合”等等。辛向阳强调,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一种推动社会结构不断变迁、推动社会阶层不断向上流动的现代化。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网、长安街读书会主办,40多家平台同步参与,全网累计观看人数约180万。(完)

【编辑:苏亦瑜】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