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理响中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分享给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独特价值意蕴,确证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只有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撑和精神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正确解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明确要求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应协同并进。报告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时,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重要表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简言之,必须在推进物的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人的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的综合素养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主体、创造主体、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评判主体。现实的人,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物质基础殷实丰厚。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盈,要关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只有实现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依靠基数庞大而又高素质的国民,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能。在这个意义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样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党始终不渝的价值理念和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和价值方向。
千古大事,关键在人。人民精神世界的状态作为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向度、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关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的最终实现。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精神层面的提高,也必然包含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所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又将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本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物质生活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不断朝着“个体”意义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体”意义上的社会进步发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样态和历史进程奠定坚实的精神基座。
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和社会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和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范式转变,与美好生活的内在旨趣高度契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就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生活样态的转变;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又会在实践层面促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并对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人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力量,也是“美好生活”的见证者、建构者和享用者。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样态的跃迁,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对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供给更加期待和迫切。
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立足于现阶段社会基础和现实条件,重视发挥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人的现代化”,注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社会主体和社会样态的兼容匹配和互促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开创美好生活的伟大进程中,只有全面提升人民的知识、道德、审美等精神要素和精神境界,激发人民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扬弃“物的依赖性”,完成向“人本身”的“复归”,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宝贵精神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