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努力在盐碱地上再造一个“大国粮仓”

导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漫评:努力在盐碱地上再造一个“大国粮仓”"分享给大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盐碱地是个“宝”,开发利用很重要。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目前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亿多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山东黄海之滨到河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盐碱地综合利用,足见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在盐碱地上再造一个“大国粮仓”。

藏粮于地,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针之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国之大者”。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时提高土地增量,将显著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说过,“改造1亿亩盐碱地种水稻,每年能多养活8000多万人口”。因此,我们既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也要开发利用5亿亩盐碱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顽疾”,土壤含盐量太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这就要坚持藏粮于技,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从河北沧州成功培育出小偃60、沧麦6002、捷麦19等抗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到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海水稻”,全国种植平均亩产达450公斤,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让我们看到了把盐碱地变良田的无限可能和光明前景。

事实上,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我国已经初现成效。据了解,目前我国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已形成了包括土壤排盐技术、土壤生物有机治盐改土技术等八大体系40多项实用技术。在品种方面,我国已累计推广了50多种耐盐碱作物品种。不久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耐中度盐碱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盐碱地上开出粮食丰收的“幸福花”。

“土地资源是很宝贵的,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努力方向。用好用足盐碱地,把荒滩变良田,努力在盐碱地上再造一个“大国粮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乐见其成!(林西/文 沈江江/图)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