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协作“山海情” 跨越江河助高原“土乡”走富裕之路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苏青协作“山海情” 跨越江河助高原“土乡”走富裕之路"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青海互助5月10日电 题:苏青协作“山海情” 跨越江河助高原“土乡”走富裕之路
作者 祁增蓓
从海拔不足30米的太湖之滨到海拔2400多米的高原“土乡”,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虽相隔几千公里,却因东西部协作而紧密相连,结下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互助县,是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因土族世代栖息,而称“土乡”。该县哈拉直沟乡农民种蒜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作为曾经的“种蒜之乡”,最高峰种蒜规模近4000亩,直到2007年发生“倒蒜事件”,导致近年来互助县大蒜种植面积大幅下滑,面积仅维持在400至500亩左右,并处于零星分布种植状态。
图为马晓东(蓝色上衣)与当地村民查看有机独头蒜生长情况。 马铭言 摄“那一年,大蒜滞销严重,我们种植的大蒜卖不出去,基本倾倒于哈拉直沟河,大蒜种植产业受到严重打击。”哈拉直沟乡盐田村村民朱新安回忆说,那时起,大多数人家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很多田都成了撂荒地。
2020年11月,第二批东西部协作挂职干部、现任互助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晓东在来到互助后,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却偏偏盯上了这个让当地农民谈之色变的大蒜种植产业。
彼时,互助县大蒜种植零散、成片耕地紧缺、产业发展缺指导、市场对接困难……而如何才能把独头蒜种植成功?如何建设规模化的独头蒜种植基地?是最急于解决的两个问题。
从把大蒜寄给江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北京等地机构进行检测,到协调开垦撂荒地,再到组织开展独头蒜试种,最后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独头蒜。历时两年,苏青协作重点项目东方黎明集团互助县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互助建成了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
图为互助县高原有机独头蒜长势良好。 马铭言 摄“互助大蒜的大蒜素含量远高于国内其他种植区的大蒜,特别适合用于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独头蒜的需求。”马晓东说,哈拉直沟乡的高原紫皮大蒜尤其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规模化种植条件,目前,已获得欧盟和美国的有机产品认证,中国和日本的有机认证书也将在今年7月左右申办下来。
“去年,我们辗转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学习具有成功经验的大蒜规模化种植技术,信心足,感觉又在土地里看到了希望。”盐田村村民贺连才告诉记者,今年,种植户们不仅扩大了独头蒜的种植面积,还与江苏企业确立了其他有机农产品的外贸采购合作关系,发展有机“订单”农业。
规模种植、有机认定、订单销售……通过基地建设和项目带动,当地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昔日的撂荒地变成村民“致富田”,去年为周边农民创收204余万元。
“协作帮扶绝不是送点钱,送点物就完事了,最根本、最持久的还是要把产业扶起来,让农户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马晓东表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引进将大自然造就的高原独有的冷凉气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让协作真正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图为村民朱新安展示自家种的有机独头蒜幼苗。 祁增蓓 摄自2016年苏青东西部协作帮扶以来,江苏省15个经济较发达县(市)与青海省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协作帮扶关系,协作范围覆盖青海两市四州,累计选派干部人才1056名参与协作帮扶,投入帮扶资金37.15亿元,实施项目1133个。
不止苏青两地有着“山海情”,挂职干部与当地民众更是相互奔赴。“2023年的独头蒜才刚开始播种,要到9月底才收……高原有机独头蒜项目尚未结项,农户们还没有真正富起来,我心不甘,农户们更舍不得。”马晓东在得知三年援青即将结束时发出感慨。当地民众也向无锡市委市政府联名写信,希望马晓东能继续留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