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三大招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导读: 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聚焦校长和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重点推动70余所公办初中学校走向高质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三大招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分享给大家!

眼下,正值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的入学报名季,教育成为千家万户最关心的话题。


【资料图】

为0-3岁婴幼儿提供“最安心的照护”,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5月4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走进“2023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对市民普遍关心的托育、入学、就业等各项教育民生问题做出回应。

想在家门口读好学校?

在家门口就能就读好学校,是广大市民的期盼。

周亚明介绍说,如今上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进入“十四五”,结合上海城市实际,市教委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进一步“提档加速”。

上海市第五中学历史上经历过3次搬迁,一度陷入低谷。被纳入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后,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近年来,市、区两级优质科创活动资源不断向市五中学辐射,学校科技特色凸显,2022年被评为“十四五”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如今,生源增长超过60%,周边学生纷纷回流。

如今,上海已经完成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128所实验校普遍取得了积极进步,其中,超过80%的学校进步特别明显,学生、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口生源逐步回流,家长和学生对“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平均满意度超过90%。

下一步,聚焦落实三项举措,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

一是启动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核心是将师资流动作为重点指标,促进优质师资相对均衡,带动面上学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聚焦校长和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重点推动70余所公办初中学校走向高质量办学。

三是实施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树立起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价值标杆,创新学校发展方式,形成普通学校走向优质办学之路,扩大新优质学校的“朋友圈”。

教师工作压力大?

自从2021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5 2”校内课后服务以来,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11.3万名专任教师“舍小家为大家”,基本上都投入到课后服务之中,其中不少教师也是家长,但他们都克服困难,让人动容。

周亚明透露,下一步,市教委考虑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减轻老师们工作负担:

一是推广教师弹性工作制度。通过“学术假”“调休单”等方式,给予教师弹性休息时间,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活动。

二是减少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和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让教师沉下心来教学,放心从事课后服务。

三是强化家庭、学校、社区合力育人。以多种形式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参与提供优质课后服务,从源头上缓解教师工作负荷。

四是全面落实课后服务补贴。确保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劳动所得。

五是加强对课后服务典型教师的宣传。厚植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生孩子担心没人带?

如何给年轻的“准家长”和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生孩子的忧虑可以尽最大可能地消除?

2023年1月1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在全国率先迈出了用法治保障托幼一体化的改革步伐。

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说,为最柔软的群体提供最安心的照护,是上海托幼工作的信念。

上海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建设好家门口的托育服务资源,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居住区建设项目有五个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来保证托育服务的场地资源落实到社区,同时将社区托育服务和家庭科学育儿的指导作为上海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重要内容,打造更多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宝宝屋”还有科学育儿的家庭指导站,缓解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需求。

上海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基础很好,建设了一大批“六好”幼儿园:老师好、孩子好、环境好、服务好、口碑好、就近好。

“六好”幼儿园已经成为上海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优化部分区域园所资源配置布局,进一步更新设备设施条件,软件硬件提升,还要保证提升保教队伍水平,整体提高办园质量,更好满足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新期盼。

周亚明表示,我国3-6岁的学前教育,入园高峰总体已经过去了,为幼儿园开设托班创造了更多可能,有了腾挪的空间。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价格低、质量高,是深受家长欢迎的托育服务方式。

目前上海全市有近1000家幼儿园开设了托班,占全部幼儿园的60%,今年会进一步加大幼儿园开放托班力度,在保证3-6岁幼儿园入园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幼儿园做到托班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全年新增不少于2000个公办幼儿园的托班。

上海会加大社区托育服务幼儿资源的布局,“宝宝屋”能满足家长就近便利灵活多样临时照护的需求,临时有需求可以把孩子放在这里,还希望把“宝宝屋”的建设进一步补得更加全面一些,让为老服务中心和“宝宝屋”互相照顾陪伴。

周亚明介绍,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民驿站和身边的幼儿园,这些贴近市民生活的场所,都提供了嵌入式服务,成为一种深得人心的托育服务方式。最近对接市民多样化需求,“宝宝屋”也增加了一些新形式,临时看护幼儿。

比如大宁街道探索把“宝宝屋”建在静安区创意产业园区中,这个园区有很多白领家长是弹性工作制,当他们需要到单位集中办公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放在“宝宝屋”,得到临时的照护服务。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为整个园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便利。

周亚明透露,在去年试点基础上,上海今年要在16个区全面铺开建设“宝宝屋”,新增不少于3200个社区托育托额,目标是努力让家长找到托位,让机构收得下孩子,同时孩子得到优质的照护。

据介绍,今年,将启动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工程,结合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下大力度改善幼儿园设施设备和环境,让家长们能更真切感受到身边幼儿园的新变化。

从今年开始到2025年,上海力争用3年时间,把公办幼儿园全部建成高质量幼儿园。

面对ChatGPT怎么应对?

在节目中周亚明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数字化赋能和重塑。

2021年,上海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和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五年规划,大力推进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建设,比如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教师备课助手、教学助手和作业辅导助手这“三个助手”是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场景,已在全市5个试验区300多所学校整体铺开,覆盖了小学到初中24个学科,呈现出新教研、新课堂、新作业的状态,将持续优化改进并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根,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针对热议话题ChatGPT,周亚明表示,“ChatGPT对教育影响非常大,它功能非常强大,有人比喻成冷兵器时代突然出现了核弹武器,它可以帮你做作业。对ChatGPT,教育者不应该是回避排斥的鸵鸟心态,因为人工智能来了就不会离开。”

老师面对ChatGPT怎么应对?

周亚明支招说,从大原则来说,要把握学校教育的不变和变。所谓的不变,立德树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无论技术怎么迭代,教育根本问题仍然要依靠教师来解答,不能依靠技术,学校的作用是基本的。

所谓的变,学校教育要主动促进人工智能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服务范围,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从容淡定而又自信主动地推进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包括评价改革一系列自我迭代和革命性重塑。新的技术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化,不要怕,从容淡定,同时自信主动地把它吸纳进来,研究使用,利用它为教育服务。

周亚明还透露,“我们最近在考虑应用新技术,让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都有新的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东西,用产生陈旧的东西已经不能解答新的问题了,这是一个研究内容,ChatGPT等人工智能新技术一方面是使用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教育研究的对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借直播的机会,恳请全社会都来关注大学生就业,希望给予大学生就业更多关注和支持,同时对应届毕业生讲一句话,大家要树立积极心态,对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形成合理预期,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在直播中,周亚明特别呼吁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

周亚明坦言,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国家、上海市都高度重视,上海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大力促进学生就业深造,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全国和上海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创了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上海市教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和高校大力拓展就业创业渠道,统筹就业资源,抓好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招聘活动,助力2023届的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方面拓岗位,与组织、经信、人社、国资等部门,共同从政策性岗位供给、政策性优惠及就业服务等方面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高校也会全员发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架桥梁,密切开展各类线下招聘活动,比如3月17日举办的2023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吸引15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4月12日举办了2023届上海高校就业实习招聘会采用就业招聘和见习实习模式,吸引了1000多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2500多个就业岗位和实习岗位1700多个,吸引了2万多名学生到场参加。

三是强服务,目前阶段正值毕业生就业黄金期、冲刺期,要用好互联网 就业新模式,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就业服务,对毕业生分层分类精准指导和就业引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此外开展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为困难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对接机会。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