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爆火、新农人华丽转身 这场论坛折射中国乡村巨变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村BA爆火、新农人华丽转身 这场论坛折射中国乡村巨变"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南京4月25日电 (记者 杨颜慈)村BA为何火出圈、“新农人”变身“直播达人”、悬崖村如何从“网红”变“长红”……23日,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以及江苏省委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进基层——走进龙尚村”活动专场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代表、农技达人、媒体和商业平台负责人共同探讨中国新农人及乡村振兴的故事。
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进龙尚村活动现场。 泱波 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东北粮仓到岭南大地,从鱼米之乡到塞上江南,各地铆足干劲推动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一腔热情、一片真心、一份执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逐梦沃野,怀揣着干事创业的梦想,把科技基因注入传统农业,用知识、文化和信心深耕脚下沃土。
会上,驻村代表、农业主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背后折射着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扁担校长”。2001年9月,21岁的他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钱的代课教师。从此,他和同事接过老校长手中的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往返于高丘镇和学校之间的崎岖山路,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肩不离担,担不离肩。
二十余年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张玉滚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黑虎庙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孩子在,学校就在。’这是我校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们一直坚守下来的信念所在。”
2022年夏天,一则记录台盘村篮球比赛盛况的短视频火遍全网。视频里,球赛从第一天白天打到第二天凌晨,村民们将球场围堵得水泄不通,比赛奖品就是黄牛等土特产。“村BA”发言人贵州省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分享了乡村因篮球发生的变化。
张德说,今年3天2夜的“村BA”赛事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赛事受到中央、省、州等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关注报道,现场观看超10万人次,全网浏览量突破31亿人次。球赛期间,许多乡亲用半个月时间就赚了以往半年的收入。
在科技助力下,一批新农人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也带去了新思维,落地了新理念。他们把强农兴农的使命扛在肩上,把青春挥洒在希望的田野,耕耘着属于“新农人”的幸福。
十余年前的南京江宁龙尚村,还是一个村民靠采石为生的市级经济欠发达村。现在的龙尚村已经完成了蜕变,成为著名的旅游村,也是南京首批民宿村,观光旅游带来的人均直接年收入增加42000多元。
南京市江宁区龙尚村党委书记孔石峰。 泱波 摄南京市江宁区龙尚村党委书记孔石峰谈到,龙尚村的乡村振兴路径还是比较特别的,关键是在于放弃了采石,做活了山水文章。依托山水美景,建成14家民宿以后,一年之内带动本地村民新增就业600多人,占民宿从业人员的90%以上,同时还增加网络销售,代售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25种,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60万元以上。
在奋进新征程上,媒体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传播者,也是乡村经济的引导者、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媒体人积极讲好乡村故事,挖掘乡村经验,致力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现场分享“悬崖村”“文面女”与“磨子沟”的故事。 泱波 摄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表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乡村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更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乡村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缱绻乡愁,更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符号,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传播富矿。
“这些年来,我们采写了许许多多生动的故事。”他现场分享了“悬崖村”“文面女”与“磨子沟”的故事,讲述中国新闻社在传播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心得和体会。“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我们愿把这份感动通过我们的报道分享给更多人听,让更多故事被看见、被见证、被传播。”
快手科技副总裁、总编辑刘洋现场分享。 泱波 摄在快手科技副总裁、总编辑刘洋看来,当前,数字助农已经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发展方向,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和业态不仅拓宽了农产品上行通道,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刘洋表示,拥抱每一种生活不仅是快手始终坚守的企业价值,更是企业运营发展的内在逻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乡村地区,拓展更多的用户,让广大用户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产生温暖的共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