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马锡五审判方式理念就是司法为民

导读: 马锡五审判方式理念就是司法为民【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 4月22日下午,“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幕暨“论法有方”APP上线仪式在新京报社举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马锡五审判方式理念就是司法为民"分享给大家!

  马锡五审判方式理念就是司法为民【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

  4月22日下午,“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幕暨“论法有方”APP上线仪式在新京报社举办。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显著成果,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典型代表。在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哪些价值可以深入挖掘?法院系统如何基于传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更好推动审判工作?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

  马锡五审判方式永远是司法工作的源头活水

  新京报:马锡五审判方式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李晓:一是把司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田间地头去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的诉求;二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创新,比如调解和判决结合,这一直到现在都很有生命力。宽严相济,该宽的宽,该严的严,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体会到司法的温度,也真正解决老百姓的诉求和问题。

  马锡五审判方式跟我们现在的司法理念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是一脉相承过来的。

  新京报:你认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有哪些价值可以深入挖掘?

  李晓:我个人认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有它更加突出的价值。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民性。全世界只有我们在法院面前加了“人民”两个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来追求人民性的一种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司法的要求,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前两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讲话中也提到,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公正不是指法官认为是公正的,而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所以,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司法为民的价值理念。这个价值理念一直没有变过,我们只是赋予它新时代的特征。

  比如,现在我们有“马背法庭”。在疫情期间,法官、律师、当事人在院子外边席地而坐审理案子,这其实也是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种传承。我们现在用新的科技手段,网上立案、网上递交证据、网上调解、网上开庭,也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永不过时的,永远是我们司法工作的源头活水。

  围绕司法为民主线开展新时代的审判工作

  新京报:最高法工作报告多次提到,要传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法院系统如何推动更好发展新时代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李晓:一是老百姓打官司比以前方便多了。二是加强溯源治理,也就是重在解决老百姓的纠纷,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让纠纷化解在诉前,保证老百姓的合法权利能得到及时实现。比如前几年人民法院推行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行动,就是要让老百姓通过诉讼得到的合法权益、财产权能够尽快实现。

  总之,我认为,我们一直都是围绕着司法为民的主线来进行各项工作的。

  新京报:近期,中央在全党推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大特征就是注重调查研究。你认为调查研究对于司法工作有怎样的重要性?

  李晓:调查工作太重要了。我指的调查是真正地去调查,到基层、到老百姓中间去,去了解他们对司法的期望是什么。毛主席批示称马锡五“一刻也不离开群众”,这种理念到现在一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京报:对于“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和“论法有方”APP,你希望它们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晓:希望新京报社和西北政法大学在实践基地和“论法有方”APP开展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和智能算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讲好中国司法故事,继续发扬马锡五同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精神的价值追求,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李赫】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