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节会密集举办背后的多重考量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河南文化节会密集举办背后的多重考量"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郑州4月9日电 (阚力)北沁花之芬芳、南飘茶之鲜香。今年4月以来,中部河南各地以牡丹、茶叶、清明等为主题的文化节会密集举办,其背后是对文化、旅游、消费和经济的多重考量。
8日晚间,“牡丹幻城之夜”暨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在洛阳举行,“唐宫小姐姐”画舫茶叙,唐风十足。
图为4月8日晚,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现场。 中新社发 洛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樱花树下、牡丹花丛、春茶园里……今年4月以来,开封清明文化节、洛阳牡丹文化节、信阳茶文化节相继在中原大地举办。无论是古装还是地域风情,各地文化节会无处不彰显着主办方对文化元素的考量。
其中,在今年开封清明文化节上,“包青天”现身为民众赠柳,宋文化、清官文化、廉政文化等尽显;楚国名相“春申君”则“穿越”为信阳市超200万亩春茶开采鸣锣,为信阳茶文化节增添了“豫风楚韵”。
在郑州大学教授戴庞海看来,文化是河南密集举办各类节会的“根”,通过文化引起游客的共情,一方面传播各地特色文化,“引流”促文旅消费;另一方面是借助文旅搭台,招商引资提振经济。
图为4月5日,河南鹤壁樱花节举行。 中新社发 张雨帆 摄记者梳理发现,在“引流”促消费方面,河南各地节会纷纷将目光锁定青年群体,植入潮玩等元素。
以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例,主办方专门策划举办了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式传播的精品活动,吸引青年群体。如在遗址公园、博物馆等地举办“全城剧本杀”,让年轻人通过娱乐项目沉浸式游洛阳。开封则是通过欣赏“花神”小姐姐、与帅气“少侠”赴约等沉浸式体验,招揽青年游客。
“这为节会举办地的旅游业带来流量,更带来了购买力。”戴庞海认为,上述文化节会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多设置在景区、文化场馆等,备受青年群体追捧。
图为4月2日,信阳毛尖春茶开采现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发 杨沛欣 摄郑州海棠文化节、鹤壁樱花文化节、三门峡卢氏连翘花节、商丘宁陵梨花节……纵览河南各地文化节会,同样基于以花为媒,以节为台,探索全新消费生活场景,拉动文旅产业和扩大消费的考量。
以花为媒,经贸唱戏。洛阳牡丹“颜值”变产值,第39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签约逾百个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招商引资合同项目,总投资超1100亿元;今年开封清明文化节则签约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超600亿元。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河南文化节会密集在不同城市举办,以花海带人海、人海带商海,是拉动经济复苏和回暖的新平台,为稳经济促增长提供新的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