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任务”变“硬约束” 河南逐级建立气象科普工作领导责任链条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从“软任务”变“硬约束” 河南逐级建立气象科普工作领导责任链条"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郑州3月23日电 题:从“软任务”变“硬约束” 河南逐级建立气象科普工作领导责任链条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 韩章云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在“世界气象日”前夕,河南已开展多种多样的气象科普活动,气象专家走进农田、大棚进行农业气象技术现场指导,气象部门开展气象信息员和科技志愿者培训,“气象课堂”走进校园……
近年来,河南着力打通全社会气象科普责任链条,探索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气象大科普发展格局。
气象科普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
2022年汛期前,河南录制了题为《认识天气气候规律科学应对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灾害》的气象防灾减灾专题讲座视频,在河南干部网络学院平台上,该视频的学习量、点赞量在近4000门课程中均居前列。线下宣讲团队“六进”(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高校、进课堂、进事业单位)覆盖人数达8000万人次。
图为小学生们参与“10+1气象课堂”(资料图) 河南省气象局供图为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河南将气象科普工作列入党委政府日程,纳入气象法律法规、政策支持文件及省委专项督办考核;气象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等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逐级建立气象科普工作领导责任链条。
河南还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方案(2022-2025)》《河南省气象信息服务条例》《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等,将气象科普纳入政府政策规划,融入气象法律规章。同时,《河南省防汛应急预案》《河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各级预案也对压实气象科普责任进行明确。
通过上述举措,河南将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实现气象科普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
气象科普“接地气”
风雨变幻、寒暑冷暖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也要求气象科普要“接地气”。近年来,河南在气象科普方面主动下沉贴近群众,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彰显气象元素、展现气象特色,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力争气象科普入脑入心。
气象科技工作者在麦田间测量土壤墒情。 韩章云 摄兰考气象公园是黄河流域首家气象公园,公园以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为主脉络,集知识性、科普性、实用性、文化传承保护于一体。自2022年9月22日开园,这个沉浸式综合科普教育阵地就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不仅景色美,还能学到气象知识、防灾减灾知识,真正将科普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居民李先生说。
“10+1气象课堂”是河南省气象局打造的气象科普公益项目,10多年来,项目汇聚一支以全国气象学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及各行业志愿者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全省建设校园气象站等活动。在“10+1气象课堂”带动下,河南全省已建成31座校园气象站。
河南省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王建忠表示,气象科普应该从小抓起,让学生们学会基本的气象知识,树立防灾减灾和科学防范的意识。
此外,郑州一些社区还创建有“气象万事屋”,教授居民应用气象知识防灾减灾的方法。河南还积极推进全省104个基层台站建设科普教育基地,让民众家门口就可以学习气象知识。
河南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构建省市县全覆盖、体系化的气象科普业务新格局,全面提升气象科普精细服务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