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大学排行榜,谁成就了谁?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大学和大学排行榜,谁成就了谁?"分享给大家!
淡化各类排名在大学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将发展的目标更加聚焦到拔尖人才培养,聚焦到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聚焦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聚焦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上
■李粤江
近期,美国知名大学的医学院、法学院纷纷宣布退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的排名,至此,在这一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相关学院,约90%已选择退出。随后,排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指责称,这些大学拒绝参加排名,是不想被第三方评估和监督。
这一事件,也让大学排名问题再次引发热议。其实,就在去年上半年,中国若干知名高校也表示,将不再为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主动退出大学排名。
可以说,中美高校做出相似的动作,其背后既有共通的逻辑,也体现不一样的追求。
大学排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起始于1983年,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对大学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及其家长选择合适的大学。US News的首席数据分析师罗伯特·摩斯表示,对大学教育的投资可能深刻影响到未来的工作机会和生活质量,大多数人一生只选择一次大学,因此需要全面的数据,来认真做出选择。毫无疑问,大学排名数据为学生选择高校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也提供了比大学招生宣传更客观的数据,由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大学排名对高分尖子生的入学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不过,在赢得学生关注之后,大学排行榜也赢得了高校的关注,使得高校采取各种措施来改进自身的排行指标,帮助提升学校在排行榜中的名次。从高校出台的应对举措看,包括增强教师队伍、提升师生比例、缩小班级规模、改进校园设施等。但同时,也有高校单纯为了提升指标排名,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手段,甚至不惜使用数据造假等不正当的手段。去年9月,哥伦比亚大学就承认向US News提供虚假数据,并表示学校今后退出排名、不再提供完整数据。
一年一度的大学排名,本质究竟是什么?按照笔者的看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商业营销,营销的对象是准备步入大学门槛的青年学子。
须知,学生本身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所在。为了招生,大学裹挟其中,哪怕是一流的大学,顶尖的学院也不能自拔。当商业排名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时,校长就不得不带领着教授们不断追求KPI(关键绩效指标)。连哥伦比亚这样的大学都要通过造假来刷排名,可见排行榜对于大学的影响之甚。
部分国内高校决定退出大学排名,传递了什么信号?
其实,国内的一些高校,同样也为排名所苦、深陷其中,尤其是一部分因为学科特性或地理位置影响导致国际排名不佳的高校,排名与其真实的教育质量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也正因此,国内高校作出退出大学排名的决定,本身就是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希望考生和家长不要简单以排名来衡量一所大学,而是更多地发现大学所能提供的教育内容。
关于大学排行榜,哈佛医学院院长乔治·达利也在其公开信中说,最重要的不是排名第一,而是学院提供的教育质量和丰富性,能激励个人的成长和终身学习。希望宣布退出大学排名的高校或学院,真正把重心放到人才培养质量上,并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开透明的信息,有利于未来的学生们做出准确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医学院在声明后,还附上了几份相关的文献。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美国医学院校对于US News的“最佳医学院排名”早有微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一个旨在对医学院进行评级和排名的系统,应该根植医学教育的传统与环境中,而不是根据有限的客观数据和声誉调查来给出结论。美国医学院协会一直致力于开发相关的基准工具,提供每个医学院的可信和有效的信息,而这些资源将被证明才是对学生有真正价值的,能帮助学生做出深思熟虑和有意义的决定,决定哪所医学院最适合他们。
由此观之,从事大学排名的第三方机构,要组织全球大学的排名,其所依赖的一定是可获取的共性数据——由于商业排行榜数据有限且片面,各国教育的特点、学校办学的传统自然也无法顾及。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推出,在国内,如果我们也有类似美国医学院协会的学术专业机构,能对相关专业领域的院校和专业项目的信息进行汇总,结合反馈数据,对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给予指导,确实将有助于减少单一排名对高校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社会对人才选择标签式的评价。
为什么来自排名的认可并没有带来社会认同?
有意思的是,US News直到2014年才推出了全球大学排名。在此之前的十余年,国内国外多个世界大学排名已经成功地取得了高校、尤其是中国高校的关注。世界大学排行榜先后诞生的时间点,和中国各主要高校提出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时间高度吻合。
二十年来,中国高校在世界各大学排行榜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方面,这些排行榜成了中国高校制定发展战略、检视发展成效的重要标杆;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在大学排名中的进步确实也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了德、法、日、韩等国高校的关注。
基于在各大排名中的优异表现,2020年,国内某高校宣布已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再次让排名引发巨大舆论。从社会的认知看,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意味着有世界公认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大师,以此来衡量国内高校,显然与世界顶尖大学有着较大的差距。
对高校而言,排名的认可并没有带来社会的认同,可见以排名进步来证明发展成效的策略至少是片面的,也可能将学校发展带入歧途。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这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淡化各类排名在大学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将发展的目标更加聚焦到拔尖人才培养,聚焦到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聚焦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聚焦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上。这才是中国大学应有的追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是全方位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多样的需求塑造多元的教育,多元的教育带来创新和活力。希望中国的高校都能贴近国家和社会需求,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一流大学发展之路,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出富有活力、创造力和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作者单位: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