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经济大家谈】黄群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要特别关注两点?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两会·经济大家谈】黄群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要特别关注两点?"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3月8日电(记者 李金磊)2023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实现?扩大国内需求该如何着力?如何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链?
围绕上述热点问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接受齐齐哈尔新闻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进行了解读。
徐鹏宇 制图5%左右的经济增长符合潜在增速要求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一些人认为这一目标低于此前预期,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这总体上是一个合理的目标。”黄群慧表示,通过研究测算,2020年到2025年,中国经济平均潜在增速在5%~5.5%之间,5%左右的目标也是符合潜在增速基本要求。
黄群慧指出,现在一些国际组织普遍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基本围绕在5%左右。而且,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强调高质量发展,也不能设定一个太高的目标,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左右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黄群慧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稳健,韧性好,活力足,发展的空间余地还比较大。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分析,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国家发改委表示,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要修复 “疤痕效应”
2023年,扩大内需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当前,相对投资和消费,居民的储蓄热情更高一些。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按照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最高值。
“消费方面,把恢复放在第一位,扩大放在第二位,这是很客观的。”黄群慧指出,消费问题根本还是就业和收入的问题,居民最终消费是收入和就业的函数。随着经济恢复和振兴,形成良性循环,居民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稳定,消费自然也就会复苏。
在黄群慧看来,需要尽快去弥补疫情产生的“疤痕效应”,让市场尽快恢复正常,就业和收入有了正常的增长途径,消费也就正常了。要稳定大宗消费,包括住房、汽车,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消费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
扩大内需,除了促消费,还要扩投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黄群慧表示,扩大投资的关键在于形成完善的投资机制,使投资方向符合民生“补短板”,比如解决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就能让居民更加愿消费、敢消费。同时,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加强产权保护,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宁波舟山港。 汤健凯 摄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链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黄群慧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少有两个层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产业链安全,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要保证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链必须具有很强的韧性。”黄群慧说,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背景下,我国产业链面临着新工业革命下产业链重构、“卡脖子”技术供给短缺、逆全球化“脱钩”“断链”、初级产品供给巨大波动冲击、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可能引发重大产业安全风险。
黄群慧认为,围绕着提高我国产业链韧性可以从要素、企业、产业和生态各个层面入手,一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围绕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现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新材料、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的率先突破。
二是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控制企业,造就出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主导产业链,大量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向冠军”企业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
三是制定实施有效的产业链政策,提高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备份能力,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配套能力,降低全链条的交易成本。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业链生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我们必须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黄群慧说。(中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