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蠢症”才是一种“真蠢”

导读: 最近网上有个新词,叫“厌蠢症”,是说看不得别人犯蠢、没常识、太笨。譬如最近很火的自媒体博主“打工仔小张”的评论区,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怎么会有人不会坐飞机啊?我厌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厌蠢症”才是一种“真蠢”"分享给大家!

最近网上有个新词,叫“厌蠢症”,是说看不得别人犯蠢、没常识、太笨。譬如最近很火的自媒体博主“打工仔小张”的评论区,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怎么会有人不会坐飞机啊?我厌蠢症犯了。”

“不会坐高铁?中国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蠢了?”

常识“布道者”小张

看到“厌蠢症”三个字,正常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适,那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从屏幕里飞出来,均匀地糊在了每个人脸上。

是的,有人不会坐高铁,有人不会坐飞机,有人好几十岁了第一次坐公交,还有人一辈子没走出过自己生活的那个县。

很震惊?这就是事实,我国有14亿人口,据统计,直到2020年,还有10亿人从来没坐过飞机;到2022年底,全国也只有53个城市通了地铁;尽管高铁四通八达,但是许多人直到上大学才第一次走出家门。

所以,一些在“城里人”眼中见惯的事情,对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来说,是第一次。

凡是第一次,势必会紧张、羞怯、窘迫、怕搞砸。整个社交网络,虽然没有像部分人一样把“厌蠢”挂在嘴上,却也扎扎实实忽略了这些基本需求。大家默认,“一招教你坐地铁”这样选题,能有什么人看,甚至有些可笑。

小张就是这个“流量池”的补位者。最近这个月,她的作品从沙丁鱼罐头一样挤的短视频赛道脱颖而出,突然就红了。

数据狂飙,一个月涨粉200多万;

媒体蜂拥,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口碑炸裂,有人称她是常识的“布道者”。

让她出圈的,正是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常识”科普——《如何坐公交车》《如何坐高铁》《如何看电影》《如何去吃海底捞》……

1月26日,小张发布了《如何如何》系列的第一条视频“如何坐高铁”,手把手地教人取票、安检、落座,拖着行李箱,边走边介绍高铁站的一切。

“这也要教?”很多人抱着好奇的心态点进来,点开评论区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高傲城市人”。这条视频的评论区,有“厌蠢症”们指指点点,但更多的是理解与共情:

有人说,自己生活的地方没有高铁,真的很需要这种科普。

有人耐心地补充视频里遗漏的细节,鼓励他人别怕“露怯”。

也有人为自己的傲慢反思,“我震惊于他人的无知,却没想到,我以为的常识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36万点赞、10.7万收藏,证明小张真的被人需要着。

“她妈妈看了好几遍我的视频

今年春节,小张看到有个女生在网上说,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不会坐飞机,也没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过。

小张小时候在上海生活,初中时回到了江苏连云港一个县城上学。在那个女生身上,小张看到了部分县城同学的影子,她安慰道,“等我下次坐的时候,一定拍给你看。”

这就是第一条视频的缘起。

本来以为没啥人看,结果视频精准地击中了很多人“怕露怯”的心理,带来了救命稻草般的安全感。

除了小镇青年,视频帮到的,还有不少中老年人。有个女生曾发来私信,说自己的妈妈从来没有出过县城,自己给她买了票,还特意把“如何坐高铁”的视频发给妈妈。

“她妈妈看了好几遍视频,说这下心里就有了底气,我特别感动。”

粉丝们也在评论区不断催更,按照小张的规划,这个系列还会一直拍下去,“能拍的还有很多”。

“我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将来遇到不了解的事,可以像我一样大大方方地开口问,我想让大家知道‘第一次’没那么难,别害怕。”

走出同温层

在社交平台上,像小张这样的博主还有很多。例如,73岁的退休教师杨维云奶奶,每天晚上都站在小黑板前,笑盈盈地教成年人识字,也吸引到了几十万粉丝。

他们的走红,绝不仅仅是运气,而是因为一颗真诚、细腻的心,看到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人群。

198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足两成,到2021年底则到了惊人的64.72%,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城市化奇迹。

但奇迹背后,有一些人在努力地追赶时代列车。城市与乡村、老年人和年轻人,一道又一道的知识沟横亘在人与人之间。前几天,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只有31.2%使用智能手机。

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日常大家已经太习惯于“同温层”思考,有一种“身边即世界”的错觉。对那些所谓没有常识的人,缺乏耐心、难以共情,觉得他们见识短浅、智商堪忧,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曾有窘迫自卑的时刻。

小张的视频走红,带给我们一个启示,走出同温层,用信息去链接你我,一起去填平这道“知识沟”,是一件多么温柔浪漫的事情。

好人有好报,小张的视频火了,“厌蠢症”们,困在自己的偏狭和傲慢中,则永远赶不上这样的好机会。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