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留学陷阱 请收下这份留学“避坑”指南

导读: 被誉为中国留学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举行。本次中国国际教育展,共有来自德国、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院校前来参展招生。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警惕留学陷阱 请收下这份留学“避坑”指南"分享给大家!

昨天(17日),被誉为中国留学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举行。本次中国国际教育展,共有来自德国、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院校前来参展招生。其中,德国等14个国家以“官方展团”的形式参展。

由于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在本次中国国际教育展上,多个国家放宽政策,大力吸引中国学生。面对各大展团的大力招生措施,中国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如何?记者采访发现,疫情后中国留学市场的留学心理也悄然发生变化。

河北高中学生 李若涵:(我)2005年的,短期内可能会考虑,但是如果长期的话,还是准备回国,最后定居肯定还是在国内。出国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开阔眼界的一个途径。

河北高中学生 高艺珂:将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村,开阔眼界。中国一直是秉持一种发展的状态,(在中国)成长的机会更多,我们有一种共同成长的感觉。

河北某留学中介机构负责人 巩伦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现在主要的留学(人群)是00后。这一代人,因为(从)90后开始,包括现在00后,他们经过的这个时代是咱们国家发展很快的一个时代,所以从目前我们做(咨询)的这个留学的学生来说,数据上显示,他们是更愿意回国。

采访中记者发现,疫情之后,学生和家长的留学心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秘书长 王永利:特别是从安全角度,我们国家有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可能在这一块,包括孩子本身在选择上可能现在出现的一些动摇,这是一个新的动向。再加上现在国际上的地缘政治的变化,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这个对学生出国留学选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关注度上升

从两年前新增中外合作办学展区以来,中国国际教育展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者学校,从不到10所增加到了今年的将近30所。今年,不少家长和学生把目光投向了中外合作办学展区。

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英项目占比近五分之一。今年部分项目的咨询量大幅增长,令工作人员很意外。

宁波诺丁汉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 叶琰琰:确实感到很惊讶,今天实际到场的参访人数远超我们预期。其实我们招生规划的数量一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本科加上硕士,原先我们招1600、1700(人),但现在研究生申请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有3000多(人)。

既想留学,又不想走出国门,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或者学校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从黑龙江赶来的这位家长,就看重了安全的因素。

黑龙江学生家长 司薇:尤其(我孩子)她是女孩,我也是考虑好多她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像这种中外(合作)办学,有四年是在国内,也有2 2的这种模式,所以主要也是考虑这边,既能学到国外的一些知识和教育理念,还能在国内更安全。

疫情期间,为了给不能返回国外校园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新西兰高校与中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开设离岸学习中心、搭建在线教育平台。疫情之后,虽然离岸学习中心逐步取消,但是中外合作办学,除了受学生家长关注,也成为不少国家未来的关注重点。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专员 张可:在以后会重点在关注开发我们的一些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中国和加拿大各地各类的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还是通过什么形式,然后让更多的加拿大的教育能够引入到中国来。

警惕留学陷阱 业内人士给出“避坑”指南

疫情后的留学市场正在逐步复苏,如何避免虚假的境外大学信息、确保留学安全,业内人士给出了留学避坑指南。

留学要避免虚假的“野鸡大学”或者虚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业内人士建议,可以登录教育部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jsj.moe.gov.cn),查询教育部承认的国外院校及中国合作办学名单。对于所谓“批量速成,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等水分较大的“博士”项目,大家要提高警惕。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秘书长 王永利:我们国家现在学位认证这一块也有个要求,你可能要最少在国外要待够一定的时间,(如果)你可能全部都在网上做的话,你也得考虑这个文凭会不会得到认证。所以我希望在这一块,家长和学生也要保持警惕。总的一句话就说是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

此外,安全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留学家庭关注的重点。专家建议,行前要关注目的国的安全提示,到了国外,可以去中国驻外使领馆登记信息,或者与校内的中国学生的联谊会取得联系。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秘书长 王永利:我们在使领馆里面大部分都是有教育组或者教育处,那么你在那边遇到任何的困难的时候,最后的防线就是国家。在海外的话,我们的驻外使领馆就是我们留学人员的家,或者是最坚强的后盾。

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业内人士建议,从兴趣出发,不要笼统看大学的综合排名,而是要看专业领域细分排名,可以关注产业集群聚集的小城市。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施露丝:不一定大城市是最好的,也许小城镇更合适,它们更便宜,你可能有一个更好的师生比,你可能有一家很棒的公司,总部就在那里。如果中国学生去这样一所大学,你实际上会在德国或中国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因为有很多德国公司也在中国。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