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弦刮起民乐新国风——专访香港三弦大师赵太生

导读: 题:当三弦刮起民乐新国风——专访香港三弦大师赵太生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弹起三弦定准音,请各位众亲朋,稳稳坐好细细听,说一段不一样的刮大风。赵太生谈到,在“李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当三弦刮起民乐新国风——专访香港三弦大师赵太生"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香港2月11日电 题:当三弦刮起民乐新国风——专访香港三弦大师赵太生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弹起三弦定准音,请各位众亲朋,稳稳坐好细细听,说一段不一样的刮大风。”《刮大风——赵太生与香港中乐团》正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上演。

  香港中乐团三弦首席赵太生怀抱三弦,腿绑响板、手拿麻蚱蚱,操着诙谐幽默的陕北方言,以激扬粗犷的曲调,在说唱之间讲述起中国“东西南北中”的风俗故事,带领观众从江南水乡一路行到黄沙黑土,从平原山川转战戈壁大漠,再现中国的壮阔山河。

  为什么会选择“刮大风”作为主题呢?“也是反反复复起了很多名字,只有‘刮大风’能涵盖中国不同地区的乐曲风格。这名字听起来就霸气,有激情又有感染力。”赵太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在三弦协奏曲之夜,会‘刮起’东西南北中五道大风。”

  他解释,代表东北的《黑土歌》刮来的是黑土地的古老质朴之风,代表南方的三弦协奏曲《傩》吹起的是驱瘟避疫之风,选自《永远的山丹丹》其中一个段落的《刮大风》是陕北黄土高原刮来的西北“威风”,另一首《弦诗鼓韵》则是以老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古曲,“最后的中会回到香港,就有了代表港风的新曲目《山外》。”

  所以,是想借由这股风把三弦之音传遍中国吗?“是让更多人耳朵里有三弦的声音。”赵太生并不否认,在很多人看来,三弦是件“颇不合群”的乐器,“大家愈来愈追求西方‘交响化’的音乐,讲求高度和谐而统一,就像我们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所说,很多乐团把三弦的编制一再削减,甚至直接抛弃了三弦。”

  赵太生有些烦恼地说,“这是很遗憾的”,中国民乐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泥土味”,极具中国本土民族色彩。他话锋一转,“主要看演奏者怎么去表现。”那么,将三弦和现代流行乐结合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赵太生谈到,在“李克勤香港小交响乐团演奏厅2011演唱会”上,他曾经用三弦与电吉他手pk演奏歌曲《护花使者》,掀起全场高潮时刻。他解释道,三弦又长又大,演奏时的肢体动作更引人注目,观众哪怕离得很远都能看得清楚,“其实蛮有趣的,三弦比吉他更适合现代音乐。”

  “音乐不仅要好听,还要好看又好玩,才能不断地传承下去。”赵太生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并非如此,“中国很多知名音乐学院根本没有三弦专业,也没有专职老师,即使有的学校招生简章列有三弦招生计划,也是多年都招不到一个学生。”

  赵太生反问,“讲演奏、讲传承、讲创新,可是没有三弦,我和谁讲?”但他依然倔强地做一个传承“中间人”,“我不仅讲三弦,乐器无论大小,更不分出身,只要玩得好就能大放华彩。”从2018年开始,赵太生从上海音乐学院到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再到天津音乐学院,跑遍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区,办了一场又一场讲座,他说,乐器表现无极限,自己只是从三弦说起,即使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不能马上改变三弦的处境,他仍然愿意一路讲下去。

  他咧嘴一笑,“我自己也很意外,在没有三弦专业的上海音乐学院我能连讲两场,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没有一个学生中途离席,也没有人玩手机。很多学生甚至在会后写信给我分享心得体会。”

  这是赵太生“三弦艺术传承篇”终章吗?不,他说自己有个宏大的计划,“即使中间有再多的坎坷和困难,也会撑下去。”今年,他要去更多的艺术大专音乐艺术院校巡回讲座,下次,要给学生们讲讲“刮大风”的故事。(完)

【编辑:田博群】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