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基础病患者“阳”后心脏骤停所幸救回,专家提醒患者注意事项

导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张玉玲教授提醒,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要警惕新冠病毒损伤心脏所带来的心脏性猝死风险。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天天百事通!基础病患者“阳”后心脏骤停所幸救回,专家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59岁的姚女士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姚女士,日前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心脏骤停,当她被抬上车床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时已经丧失意识,情况十分危急。而后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张玉玲教授提醒,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要警惕新冠病毒损伤心脏所带来的心脏性猝死风险。

姚女士与参与救治的医护团队(右三为姚女士)。本文图片均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提供

一只脚踏入“鬼门关”

春节前的一个深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分诊台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快!这里有人倒下了!”急诊门口的保安焦急的声音从内线电话中传来。

因距离不远,情况紧急,急诊值班的医护人员推着身边空余的车床就冲了出去。倒下的正是姚女士,她陪发热的孙女前来就医,自己却倒在了医院门口。

此时,姚女士已经意识丧失、大动脉波动消失、没有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微弱,命悬一线。医护人员当即对她给予了持续胸外按压,展开与“死神”的拉锯战。

看着心电监护上心室颤动的提示,急诊科李莉副主任、苏子焯主治医生等医护人员一边继续进行胸外按压,一边给予电除颤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措施。5分钟后,短暂心脏骤停的姚女士终于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

但抢救还不算结束,虽然姚女士心率暂时恢复正常,但随时可能出现再次心室颤动、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急诊科立即联系心血管内科进行联动救治,凌晨两点,姚女士被顺利转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

姚女士和逸仙急诊科医护人员(中间为姚女士)。

幸运的1%

根据姚女士入院时新冠核酸咽拭子阳性结果等检验项目,她被诊断为“心脏性猝死、心脏呼吸骤停复苏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房颤动、高血压、肝功能不全”,而且她还有多年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病情复杂,情况十分危险。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结合患者复杂病情的基础上,心血管内科的张玉玲教授与张殷殷副教授为姚女士定制了包括抗感染、脑保护、营养支持、纠正心律失常、抗心衰、抗凝、增强免疫力、维持水电解质紊乱的呼吸循环支持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方案。

数据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每年约54.4万人,而平均救治存活率<1%。

在医护团队的救治下,姚女士成为了幸运的1%。仅2天时间她就成功脱离危险,可进行自主呼吸,神志也逐渐恢复正常,8天后各项检查指标就已基本恢复正常,病情稳定,顺利出院。出院2周后,姚女士来医院随诊开药时已基本恢复到新冠感染前的生活状态。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阳过”≠“阳康”

张玉玲表示,心内科CCU(心脏重症监护室)团队近期收治了多例重症/危重症新冠感染合并心肌炎、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的患者。

她提醒,新冠合并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往往会增加心肌损伤的发病率和发展为危重症患者的可能,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心血管基础病患者在疫情新形势下该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张玉玲给出如下建议:

对于未感染新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多通风,适量运动,补充新鲜瓜果蔬菜,避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戴好口罩,并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长期规律服用心血管疾病预防或治疗药物,不可随意停药。

对于已感染新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心态,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多休息。

坚持规律服药。在新冠感染的同时,要注意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坚持规律服药。如果打算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需要跟医生充分沟通,部分心血管药物需要减量或者停药。

1.  目前临床上多数新冠感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不适,如果发热超过3天,剧烈咳嗽持续不缓解,血氧指甲仪测血氧指标低于93%,要警惕合并新冠肺炎,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注意辨别心脏疾病早期症状,提前预防。注意监测血压、指尖血氧、心率、血糖变化。近期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心动过缓、过度疲乏、眼前发黑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或频繁出现时,请立即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对于新冠感染后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用心血管疾病方面药物,要注意自己病情变化,如果原有症状频繁出现或程度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