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住”在医院的重症医生:点亮生命的星河

导读: 于海霞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她共6次驰援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一线,一次次点亮生命的星河。于海霞告诉记者,她3年6次驰援新冠病毒感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新春走基层)“住”在医院的重症医生:点亮生命的星河"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呼和浩特1月28日电 题:“住”在医院的重症医生:点亮生命的星河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 张玮

  “于主任,过年好!今天又是您的班啊?”

  “实在不放心,我再去病房瞅一眼。”

  ……

  癸卯兔年春节期间,于海霞一半的时间又都是在医院度过,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在重症病房度过的第几个节日。

  于海霞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她共6次驰援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一线,一次次点亮生命的星河。

  而2022年这一年,她是“住”在医院半年以上的重症医生。

  不是病房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病房

  重症医学科就是众所周知的ICU,它是医学领域中直面死亡、创造生命奇迹的学科之一。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医疗救治队伍中,ICU是治疗重症患者的主力军。

  “驻扎在重症病房是常有的事。”接受记者采访是于海霞下夜班后“挤”出来的时间。

  于海霞告诉记者,她3年6次驰援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一线,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在满洲里,救治工作让于海霞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2022年2月,呼和浩特暴发新冠疫情,于海霞带队驰援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医院重症病房医疗救治工作60多天;2022年9月底,呼和浩特再次暴发新冠疫情,于海霞又一次深夜受命,第一时间上重症一线开展救治工作。

  “没想到这一去又是80多天。”如今,于海霞回想起在“仓”里的近半年时间,语气很轻快,但这是她坚持最久的一次驰援。

  早会、查房、记录每位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虽然在重症病房也是轮班制,但于海霞总是“不舍得”离开。“总担心患者出现紧急情况。”

  2022年12月25日,于海霞结束驰援任务下线,来不及休整,便回到医院重症病房,继续参与重症救治工作。

  “病房缺人手,我得回来。”于海霞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增多,对医院的压力不小。

  而让于海霞牵挂的除了携手奋战的“战友”,便是病房里的患者。

  “‘连轴转’很累,身体是疲惫的,但心里是充实的。”让于海霞温暖的是,每一位被他们拼尽全力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都发着光。

  “即使嗓子沙哑、发不出声音,患者睁开眼的第一句话,一定会对我们说‘谢谢’。”于海霞笑眼含泪地说。

  “今年除夕夜是我值班。”于海霞告诉记者,家里人为了团聚,年夜饭便配合她的时间表提前上了餐桌。

  “我晚上7点钟交接班,所以当天下午不到5点,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于海霞笑着说道。

  重症病房的交接班大多会“拖堂”。大年初一,于海霞查完房已经接近中午,好在赶上了和家人癸卯年的第一顿午餐。

  这不是于海霞第一次匆忙与家人过春节。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暴发之初,于海霞放下筷子第一时间赶回医院,主动请缨驰援湖北医疗救治一线;2022年年三十儿,于海霞结束呼伦贝尔驰援任务,急急忙忙赶上和家人的团聚,正月十五便又上了一线……

图为于海霞(左一)给重症医学科医生培训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方案及注意事项。 于海霞供图

  “我陪老妈”与“老妈陪我”

  于海霞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忙碌占据着她的大部分时间,对母亲的陪伴少之甚少。

  为此,于海霞曾对古稀之年的母亲承诺:每年休年假都要陪老妈去旅行。然而,这个承诺却也被她“排”到患者后面。

  2020年的年假,于海霞和母亲分别从呼和浩特和重庆出发,到桂林汇合,没想到,早餐后即将开始的旅行,被一通驰援救治一线的电话打破,母女俩不得不改变行程。

  于海霞说,2021年和2022年她都没顾得上休年假,陪着老妈去旅行的约定也一再延期。“但是,这两年,换作老妈陪我了。”

  母亲终究是最了解女儿的。“为了不让我分心,那次旅行泡汤后,母亲便从重庆来我家,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于海霞说,“今年春节午餐就是在妹妹家,和母亲一起吃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陪在母亲身边,都能让于海霞这位严谨的白衣天使露出孩子般幸福的模样。(完)

【编辑:房家梁】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