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分银行未来五大应用场景助力架设终身学习“立交桥”

导读: 针对此痛点,上海市学分银行将求职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成果数据进行认证,生成基于学分银行的个人数字化简历。上海开放大学供图  上海市学分银行由此牵头建立和推进长三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上海:学分银行未来五大应用场景助力架设终身学习“立交桥”"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12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构建市民‘一人一档’”“助力大学生求职就业”“规划学习者终身学习”“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品质”“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在15日举办的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十周年发展研讨会上,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发布了上海市学分银行2.0时代将要拓展的五大应用场景。

  学分银行是实现学习成果互认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2012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揭牌运行,是国内首家省市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理念首先在上海得到落地。

  截至2022年11月底,上海市学分银行累积开户数约176万,学习档案数约490万,累积成绩数约9457万条,学分转换人数10.16万人。

  贾炜表示,为推动个人学习账户的使用和推广,上海市学分银行去年打造“上海市民个人学习账户(申学码)”支付宝小程序。市民使用“申学码”,可以实现上课、听讲座、参观场馆等场景的签到打卡,方便及时记录各类学习活动。基于此功能,学分银行将以建立全纳的个人学习账户为目标,多条线形成涵盖各级各类终身学习成果的市民“一人一档”。

  以往,高校大学生在求职应聘时,需在不同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平台寻找合适的职位信息填写个人简历,并在面试时提交个人简历中的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成绩单、资格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在不同平台反复提交相同的证明材料耗费了大学生求职者的大量精力。

  针对此痛点,上海市学分银行将求职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成果数据进行认证,生成基于学分银行的个人数字化简历。经过学分银行认证过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成果数据,便于学生在不同的应聘单位和网站进行投递,避免重复填写和提交证明材料。

  招聘单位发布就业信息时,上海市学分银行可向大学生求职者定向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列表,提高求职效率和求职成功率。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在研讨会上演示学分银行2.0时代正在拓展的五大应用场景。 上海开放大学供图

  研讨会上,助力大学生就业项目协作备忘录正式签订。据介绍,上海市学分银行已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First Job平台进行对接,完成高校大学生就业数字化简历投递平台的研发,并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及上海市8所试点高校达成合作共识。

  上海学分银行存储了大量学习者数据和学习成果数据,根据个人学习画像的特点,能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有力支撑其未来的学习与职业规划。

  近年来,上海市学分银行一直致力于研究构建终身教育学习者激励机制。“学分银行以社区(老年)人群为切入点,下半年依托部分社区学校开展了第一轮的激励试点工作。希望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激励体系,更好地激发每一位老年人的学习动机,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促进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贾炜说。

  接下来,上海市学分银行将继续依托上海市老年大学和社区学院,开展更大范围试点激励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素养类课程推荐、搭建社交平台、兑换学习用品或荣誉等服务。

  当前,长三角地区跨区域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据统计,上海市学分银行中有19%的在沪学习者来自苏浙皖;在已经开展过各类终身学习成果转换的在沪学习者中,有近26%来自苏浙皖。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十周年发展研讨会现场。 上海开放大学供图

  上海市学分银行由此牵头建立和推进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和运行,满足长三角区域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现已制定长三角地区通用共享的8个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标准和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认证标准,并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上海、江苏和浙江学分银行也已接入其所在省的大数据中心和“一网通办”平台。

  贾炜表示,长三角学分银行为一市三省的终身教育成果互认互通搭建了平台,减少了学习者学习时间与学习成本,有助于外来人员居住证申报,对促进区域应用型人才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陈海峰】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