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阿友谊,广州见证

导读: ”  公元8世纪中叶,阿曼著名航海家欧贝德驾着双桅三帆木船“苏哈尔”号,依靠风力,在海上航行近万公里,经过7个半月抵达广州。1978年,中国与阿曼建交,苏丹卡布斯命令再造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通讯:中阿友谊,广州见证"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广州12月14日电 题:中阿友谊,广州见证

  作者 王华 吴秋韵

  日前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交流采访活动上,镇海楼里的“苏哈尔”号船模、在穗读书创业如鱼得水的留学生、中文流利入职国企的外籍员工……共叙中阿千年友谊。

  一千多年前,一艘双桅三帆木船, 从阿曼到广州,仅依靠风力航行万里,揭开中阿海上贸易的篇章。13日下午,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朱晓秋从“苏哈尔”号船模,开讲源远流长的中阿友谊:“‘苏哈尔’号远航广州,成为阿拉伯国家和大唐王朝之间的海上贸易航道开辟的象征。”

  公元8世纪中叶,阿曼著名航海家欧贝德驾着双桅三帆木船“苏哈尔”号,依靠风力,在海上航行近万公里,经过7个半月抵达广州。他为中国带来亚麻、毛毯、金属制品及阿曼特产乳香;返航时,满载中国的丝绸、陶瓷、樟脑、麝香以及食用香料。

  值得一提的是,名著《一千零一夜》其中篇章《辛伯达航海旅行记》,便取材于欧贝德的这段经历。

  1978年,中国与阿曼建交,苏丹卡布斯命令再造一艘长22米、高3米的仿古船“苏哈尔”号,再进行一次辛伯达式的远洋航行,目的地就是中国广州。1980年11月,“苏哈尔”号木船从马斯喀特海军基地启航,依靠风力,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216天,于1981年7月1日抵达广州。

  1991年7月,阿曼文化部将“苏哈尔”号船模赠送给广州博物馆。朱晓秋说,从受赠之日起,广州博物馆便将其放入镇海楼展厅中进行展示,数十年来持续向市民游客讲述阿拉伯帝国和中国交往的这段历史

  时间来到2016年,也门人那佳木(NAJMAN RASHAD ISMAIL MOHAMMED ALI)高中毕业来到广州,就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取得硕士学位后,那佳木留在广州创业。他以中东、北非、亚洲等区域为主要市场,生产厨房用具,合作工厂也大部分位于广州。

  在广州生活多年的那佳木认为,广州人“基因”里便带着生意头脑,“在这里做生意很便利,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这也给了我启发,要做原创产品”。

  看到中阿峰会的新闻,那佳木很激动,“中阿之间有了这样(密切)的合作,对于中东国家来说是个重大机遇,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

  毕索(Bashar Samman)与家人在广州生活了近18年,不仅建立时装贸易企业, 还在近年拓展到食物进口业务,从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进口食品到中国,“在中国的生活非常棒。中阿间的关系很重要,相信合作水平将不断提升,实现互惠互利”。

  “我想当中阿沟通的桥梁,把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传播到阿拉伯国家。”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钱枫(ALHAMIDI SALMAN FARES DAMMAG)来自也门,2009年到中国求学,2017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广州一家国企的员工,负责公司中东地区业务。钱枫认为,中阿交往的历史悠久,未来合作前景无限。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在阿拉伯国家有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小鹏汇天品牌营销总经理仇明视频发言表示。今年初,该公司决定把旅航者X2飞行汽车的全球首飞放在迪拜举行。

  “选择迪拜一方面是其擅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性的城市,更重要的是源于中阿友好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底气。”仇明全说。今年10月,该公司在迪拜取得飞行汽车特别许可,并成功进行全球公开首飞。仇明全认为,中阿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数字经济、环保低碳、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都可开拓合作。(完)

【编辑:刘欢】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