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观察:“山水林田湖草沙”何以系统保护?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县域生态观察:“山水林田湖草沙”何以系统保护?"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丽水12月10日电(邵燕飞 项菁 周健)山势巍茂、峰峦接踵,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由此发源……在浙江“山区26县”之一的丽水市遂昌县,绿水青山是生态底色,也是迈向共富的“金山银山”。
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遂昌县GDP同比增长12%,增速居于“山区26县”之首。作为森林覆盖率超过83%的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何以平衡?
记者近日走访遂昌发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近年来,遂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修复、土地保护修复三大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和谐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字治水 生态护美
金岸村河道 周健 摄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据《遂昌县志》记载,早在光绪年间,遂昌就有护水治水的优良传统。当下,遂昌从数字化管理和生态化治理两方面入手,让当地的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亦为共富之“源”。
曾经,遂昌部分地方私设养殖网箱、非法采砂等,对水质产生影响。加之相关责任单位职责“边界”不清晰,让河湖面治理难上加难。
为破解上述难题,去年遂昌上线“美丽河湖面治理一件事”场景应用。该应用通过智能化、流程化协作,在乡镇小闭环、县乡大闭环的联动中,完成水域执法事件的上报、确认、分派、处置工作,实现高效化、精细化的河湖面治理管理。
治理水污染的前提是发现水污染。在遂昌湖山乡仙侠湖,立体水域智慧化巡检系统让水污染“无处可藏”。
该水域通过配备3台高精度定位无人机、33台高精度船载定位设备和330台太阳能定位设备,为湖面治理赋予“千里眼”和“顺风耳”。其中,无人机可对湖面存在的蓝绿藻、睡眠漂浮物等现象进行智能识别、监测、上报。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局长杜维涛介绍,2021年遂昌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境内河流地表水水质表现Ⅱ类水,均优于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我们正从美丽河湖建设向幸福河湖建设转变。”遂昌县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涂麟兴告诉记者,护水治水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环境层面,而应该让民众享受到“水”带来的“共富”幸福感。
该县的金岸村就是幸福河湖建设的“模范生”。金岸村对上游的上江古堰坝进行生态化功能性改造,开展了增设鱼道、岸滩生态化修复、水文化保护、完善管护与亲水便民设施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如今,该地清澈河水潺潺流过,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吸引周边民众前来游玩。
“河道整治后,村庄变美了,生活自然也更幸福了。”在金岸村经营着一家小卖部的村民曾素香受访时表示,随着游客增多,自家的生意越来越好,“打算以后再卖点游客爱吃的土特产”。
靠山护山 绿树成林
作为山区县,遂昌森林覆盖率达83.64%,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无疑,保护好山林是当地发挥生态优势的关键。
2001年,遂昌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浙江省第一批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县市之一。目前,该县拥有浙江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228.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8.9%。
所谓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体功能,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近年来,遂昌先后制订出台《遂昌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和《遂昌县护林员管护检查验收办法》,组建了一支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并加大公益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力度,全面增强公益林管护。
遂昌拥有丰富的松树资源,松林面积占浙江省三十分之一。但2019年,该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松材线虫病疫区。据悉,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三年来,该地加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力度,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势头,疫木处理数量下降33.3%,已有较强的区域除险保安能力和管控能力。
今年9月,遂昌在“浙里办”平台上线“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一件事”数字应用。该应用从源头、流通、使用三个维度,设置疫木处置监管、流通使用监管、日常巡检监管等六大模块,有效阻断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链条。
“遂昌的旅游景区普遍以‘树’为基础,加大检疫监管力度有助于维护景区环境,提升旅游经济。”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高级林业工程师吴英俊受访时表示,当地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模式正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
监管耕地 变废为宝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用于耕地的“田”,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遂昌耕地碎片化现象严重,致使在“两非”——非农化、非粮化监管上难度不小。
为加强耕地保护,遂昌借力数字技术,落实“耕地智保”场景应用。该应用通过对遂昌耕地保护区域图层与通信基站位置图层进行匹配筛选,实现遂昌县域耕地数字化动态监管和实时监管。
基于上述应用,今年以来,遂昌制定田长责任体系,构建了489名县、乡、村级田长及村级巡查员。通过定期巡查耕地,确保“两非”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处置。
“我们在‘耕地智保’场景应用上设置巡查打卡点,规范巡查范围,强化管理力度。”遂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科科长李相斌受访时说。
遂昌新路湾镇是浙江省最大的杂交籼稻制种基地核心区域,“该镇的百姓以前会在优质耕地上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不仅导致耕地碎片化,还会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李相斌称,通过耕地整治,新路湾镇的水稻制种产业不断壮大。
保护耕地生态环境,遂昌还从“变废为宝”入手。
当地围绕“秸秆变炭还田、修复土壤减碳”,通过农作物秸秆前端归集、后端有机碳肥处置、农田酸化整治和固碳锁碳,逐步建成从前端到后端的秸秆和竹木废料全产业链体系,形成新的产业闭环。
同时,遂昌深化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秸秆生物炭基肥开发,推广使用生物炭有机肥,逐步替代有机肥,促进肥药“双减”,进而助力土壤修复和水生态资源保护。目前,当地已落实3个试验基地,并开工建设农业废弃物归集处理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