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关注“新农人” 呵护“兴农梦”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光明时评】关注“新农人” 呵护“兴农梦”"分享给大家!
【光明时评】
三晋大地上,金灿灿的谷子再获丰收。在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动辄日均几万斤的“金珠子”被拍下,随后被送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继而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在销售端,直播电商早已成“新农具”“标配”,而沿着生产链条回溯,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物联网数据监控等让种植端“智慧范儿”十足,订单农业重塑产销模式,不断加码的育种更是带着鲜明的科技烙印。谁说农民就一定得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君不见,更多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视野宽阔的年轻人正加入其中。谁说种地就只能是被动“靠天吃饭”的苦力活?你瞧,高科技和科学管理加持下的农业更有韧性,也更有活力。
对耕耘者来说,苦心不负、仓满谷溢是丰收,对古老的农业来说,飞速革新下的新气象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丰收!而其中,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更多新农人的涌现。伴随中国农业由传统到现代的加速转型,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新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不断成熟并被广泛引入农业领域,多种因素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群体。如果按照一些调查报告进行大数据画像的话,“新农人”群像或许是这样的: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见证了太多关于科技改变的时代故事;市场经济的教育让他们敬畏市场、关注需求,更具品牌意识和工业化思维。与祖辈相比,他们普遍具备更高的学历、更宽阔的视野,不仅身怀新知亦胸怀信念,更多以“改变者”的角色进入农业这个场域,试图孵化一个个新的事物,创造更多新的机遇和价值,甚至塑造农业新面貌。
他们把AI技术运用于番茄、草莓等的种植,推动分级分选等管理观念深入人心;擅长“轻营销”并成功带动不少农特产品“出圈”……“新农人”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经验,让他们的农特产品生产更加高效,并带动一组一村乃至更大空间内的创新改变。于消费端来说,他们的革新带来更优质的产品,让更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更好的市场表现,意味着农人们将收获更大的话语权和更高的经济回报。
不夸张地说,人才的聚集叠加科技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产业的运作方式。这些朝气蓬勃的力量,作为撬动改变的一个个支点,将从根本上为农村内部的创业和就业结构带来更多改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的一支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现和壮大,赋予“农民”这个职业新的内涵,让农业这个干事创业的舞台被更多看见——不再是“老大粗”,而是作为不断革新、希望升腾的广阔舞台,也为破解人们曾普遍担忧的“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带来更多可能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等多项部署和安排,对有志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勇敢闯荡的青年来说,无一不是重磅“利好”。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激励下,这个舞台愈加广阔,足以承载更多有志者的热望和期待。
我们乐见更多有情怀、有激情、有知识的新时代年轻农人,回到农村,扎根农业,“不拘一格”择未来。而新农人成长成才也需要多方给予更多阳光和雨露,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畅通信息等多种资源的流动等。让我们关注“新农人”,护航“兴农梦”,一起向未来。 (作者:王丹 光明日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