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黄柳霜,刻在美国硬币上的华裔面孔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东西问丨黄柳霜,刻在美国硬币上的华裔面孔"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题:黄柳霜,刻在美国硬币上的华裔面孔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倪伟
1961年2月3日,一场突发的心脏病,将好莱坞演员黄柳霜的生命定格在56岁。这位华裔女性先驱在半个多世纪后被重新忆起。
2022年,印着黄柳霜头像的25美分发行,硬币的浮雕上,大眼睛、柳叶眉的黄柳霜梳着标志性的齐刘海,细长的手伸展开来,衬着下颌。这套硬币属于“美国女性铸币项目”,共选择了20位对美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这是美国硬币上首次出现亚裔面孔。
印着黄柳霜头像的美国硬币。最重要的华裔女演员
2020年,流媒体平台网飞的电视剧《好莱坞》,用虚构过去方式刻画了早期遭受种族、性别歧视的好莱坞影人。其中一集以黄柳霜为主人公。黄柳霜是好莱坞乃至全球最成功的华裔女演员,出演的电影常常在当年最卖座,并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有所斩获。
“几十年来,黄柳霜一直是最重要的华裔女演员。”《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作者、美国科尔盖特大学历史系教授郝吉思说,“她强大的时尚品位仍然有影响力,她的世界主义观念仍然无与伦比。不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她都轻松自如。”
只有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杨秀和60年代至90年代的关南施,在声望和名气上与她相差无几。如今华裔美国演员中,最著名的是刘玉玲、杨紫琼、奥卡菲娜(《别告诉她》主演)和吴恬敏(《摘金奇缘》主演)。“她们从她身上继承的职业精神,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包括刻板印象的角色、对才能的限制、种族主义,以及不公的低薪。”郝吉思说。
1934年,黄柳霜为电影《莱姆豪斯蓝调》拍摄的宣传照。IC供图阴影中的好莱坞明星
黄柳霜是第三代华人移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于19世纪50年代前往加利福尼亚淘金,父亲在洛杉矶开了一家洗衣店。
9岁那年,黄柳霜第一次进影院,从此痴迷电影。此时的美国电影工业中心从纽约转到洛杉矶,唐人街常能见到电影拍摄现场。
20世纪初,以华人为主题的电影颇受欢迎。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以及持续数十年的排华风潮,激发了美国人对华人群体的好奇。
1919年,14岁的黄柳霜在电影《红灯笼》中得到第一个角色:一闪而过的群演。1920年,她在《小丁》中饰演了戏份更多的报童。1921年,她在电影《人生》中首次担当主角,饰演一名华人鸦片馆老板的妻子。
1922年的《海逝》是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故事讲述了美国人卡弗在香港附近坠海,被黄柳霜饰演的莲花救起,两人坠入爱河。卡弗返美,莲花独自生下了儿子。数年后卡弗却携美国妻子归来,得知真相后的莲花将儿子交给卡弗,跳海而亡。
当时美国法律禁止白人的跨种族婚姻,电影审查法规《海斯法典》也要求,影片中异族不得通婚,白人演员不能与异族演员接吻。华裔演员与白人演员有感情戏,都会以死亡告终。
黄柳霜的精湛演技,尤其是真挚的哭戏让观众动容。这也点燃了她事业的引擎,《纽约时报》呼吁给她更多演出机会,英国影评人称其“达到了大师水准”,只要给她机会,17岁的华裔女孩将会带来更多惊喜。
黄柳霜的表演吸引了好莱坞巨星老道格拉斯·范朋克的注意,当时范朋克的声望,无异于巅峰时期的布拉德·皮特和小罗伯特·唐尼。1923年,范朋克邀请她参与年度巨制《巴格达窃贼》,这部电影成为当年美国票房冠军,并火遍全球。
1924年黄柳霜出演电影《巴格达窃贼》剧照。黄柳霜饰演的虽是小角色,但让观众印象深刻。欧洲媒体将她作为最大新闻点,印上电影杂志封面。有人感到,黄柳霜不多的出场镜头,已然抢走了范朋克的风头。
然而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不满于电影背后的种族征服意涵,莲花一角让她受到华人批判。《巴格达窃贼》中,她出演的蒙古女奴和内奸是反面角色。职业生涯巅峰的作品《上海快车》中,她仍饰演一名妓女。
西方对她的恶意也从未停止。电影媒体以《黄祸——中国人杀入演艺圈》的标题挑拨观众情绪,即便演技和东方神韵得到再多赞赏,也无法突破种族歧视的铜墙铁壁。她对媒体控诉:“为什么银幕上的华人几乎总是反派——滥杀无辜、背信弃义、阴险狡诈,我们不是那样的人。”这让她难以忍受,1928年,23岁的她去往对华人更为宽容的欧洲,寻找新机会。
在东西方的夹缝中
向欧洲的一跃,是黄柳霜的一次冒险。郝吉思认为,这个选择让她成为世界性的明星。1928至1937年间,她多次前往欧洲拍电影,用英语、法语和德语说台词。
二十出头的黄柳霜,已是一个落落大方、谈吐优雅的文化名人。在柏林,她接受了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采访,本雅明几乎倾倒于黄柳霜的美丽和谈吐,不吝赞美之词,称其“开朗豁达的翩翩风度毫不造作……”法国人更为其着迷,黄柳霜以自己的美丽、睿智、优雅改善了华人形象。
1931年黄柳霜出演的电影《龙女》剧照。黄柳霜在全球的成功让中国人与有荣焉,《良友》《生活》等杂志以“我国旅美明星黄柳霜”的口吻拉近关系。但很多人又觉得她的作品让中国蒙羞,即使演艺事业蒸蒸日上,家庭的反对声也从未停止。
但她对中国始终怀有内心的归属感。20年代起,她就有了前往中国的念头,最终于1936年成行。九个月的中国之行,她广结中国名流,包括顾维钧、梅兰芳、林语堂等,与胡蝶在上海留下了著名合影。
1936年的寻根之旅,加深了黄柳霜对中国的感情。次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美国社会也对中国趋向友善,黄柳霜得以选择正面角色呈现真正的中国人形象,在1937年的《上海女儿》饰演了一位勇敢揭露非法走私的华裔妇女,在1942年的《重庆来的女士》出演了指挥游击战的女战士,访问澳大利亚时专门通过舞台表演控诉日本人对天津租界侨民和中国人的迫害。她还积极投身美国援华联合会、红十字会等活动,拍卖收藏的旗袍为中国捐款,筹款捐献中国紧缺药品。
以创造性冲破时代束缚
黄柳霜的命运,是好莱坞华裔演员集体命运的折射。
争取《大地》主角时,另一位华裔演员杨秀同样落败。略有不同的是,杨秀努力在银幕上塑造受过教育、具有贵族魅力的中国女性形象。杨秀拥有博士学位,是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学生,这让公众将她区别于其他华裔演员,但仍无法冲破种族主义的桎梏。
加拿大多伦多都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云翔正在撰写杨秀的传记,他认为,杨秀拒绝西方种族主义将中国人与无知和奴役联系起来的立场,展示了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女人的最佳状态”,但在好莱坞依然只能扮演配角。在保守的好莱坞,黄柳霜为其他华裔演员提供了启迪: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一个人以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取得什么成就。
近几十年,黄柳霜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阶层的华裔美国人都为她成为第一个银币上的亚裔面孔而骄傲。从我那本传记之后,已经有了关于她的另一些传记、儿童读物、纪录片,一部传记片也在制作中。”郝吉思说,“黄柳霜的名誉已经被完全恢复,她现在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去年11月,美国洛杉矶的奥斯卡电影博物馆举办了名为《超越偶像:黄柳霜》的影展,放映了黄柳霜的五部作品,涵盖她从初试啼音到红遍美欧的代表作。如今,中国的视频网站上,网友自发上传纪念黄柳霜的视频,人们亦借此一瞥黄柳霜的银幕风采。
黄柳霜是一个符号,人们通过她透视好莱坞、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里亚裔女性遭受歧视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她也以自己的创造性,冲破了时代束缚,将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留在历史中。她一生辛酸的故事打开了无数引人深思的话题,直到百年后,也远未穷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