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逸:这是香港推动中国文化教育最好的时机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专访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逸:这是香港推动中国文化教育最好的时机"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香港11月20日电 题:专访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逸:这是香港推动中国文化教育最好的时机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会议厅的灯熄灭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逸手中的小“国宝”忽然间就灵动起来,这款来自于故宫博物院的五彩鱼藻纹盖罐,仿佛真的“活了过来”,轻盈立于平板电脑上,缓慢地360度旋转起来,旁白随之讲解起它的历史来源、纹路之特别。
设计的巧妙,就在于一张叠成梯状的透明胶纸,将它置于预制的文物视频上,可令文物立体起来。邱逸说,类似视频,中国文化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制作了30多段,用于介绍种类繁多的国宝,作为“我们的故宫”学与教资源项目的其中一部分,而经实践证明,也是最受师生欢迎的环节。
“在地化”和“以小见大”是邱逸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强调多次的词,也是在制作“我们的故宫”教材时对团队的要求,上述“把国宝带回家”游戏无疑对此作出最生动的诠释。
长久以来,“香港教育在中华文化方面存在缺失。”邱逸进而指出,这种缺失某种程度是地理位置的距离所致,故宫文化对于香港学生而言,“只是课堂投影仪上的一张张照片。”遥远且庄严,无法产生与自身体验、现代生活的连结感。“但历史与传统文化应该是活的,是现代的,也是互动的。”
所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幕,在邱逸眼中是实现连结的关键,在灵活的策展理念下,博物馆实现了故宫文化的古今对话,“为香港学生搭建了一条龙的体验平台,国宝变得触手可及,可看可感。”邱逸相信,此刻便是推动中国文化教育最好的时机。
今年6月,适逢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访港,邱逸向他提出制作一套故宫文化教材的构想,获得对方支持,双方紧密合作,仅用了约2个月时间,教材第一阶段已完成,现时已有一间小学试用。邱逸预计,完整版教材将于年底完成,目前超过60间中小学对教材有兴趣。
教材涉及四大主题,分别为故宫建筑美、生活美、艺术美及人民美,更因地制宜地转化内容,便于香港学生理解,并赋予多元形式,包括专题展板、大挂画、短视频、动画、线上学习平台等。
活泼丰富的学习方式背后,是邱逸多次带领学生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时的观察心得。“我发现学生更关注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通常展出的都是清朝皇帝射猎,那我们就会讲解清朝的骑射文化。”这令邱逸深感“以小见大”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重要。在教材设计上便添加了许多有趣的生活科普知识,比如用动画呈现皇帝用早膳过程,以及古代冬季宫殿暖气装置系统,“这样教材就不再局限于历史和文化,而扩展至STEM教育,实现跨学科。”邱逸说。
教材只是推动中国文化教育的第一阶段,邱逸还期望实现两地青少年的双向交流——将香港学生带去故宫博物院,将北京学生带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动两地更紧密的交流,“我总是觉得年轻人影响年轻人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相通的想法。”
“知、情、意、动”是邱逸一直以来的理念,通过知道故宫文化而对国家产生感情,意识到我们是故宫的守护人,最后行动起来投身中华文化复兴之路。“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结果,一定指向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