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蛙卵琥珀 罕见至极真相太稀有了

导读: 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蛙卵琥珀 罕见至极真相太稀有了!2016年,邢立达团队发表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和恐龙,随后几年又发现了琥珀中的蛙类,蛇类,带触角等软组织的蜗牛。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蛙卵琥珀 罕见至极真相太稀有了"分享给大家!

北京时间10月11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在距今约一亿年的白垩纪琥珀中首次发现了两栖类,腹足类和昆虫产下的卵团,这对我们理解古生物的产卵行为,以及动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团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苏珊·E·埃文斯(Susan E。 Evans),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教授瑞安•麦凯勒(Ryan C。 

2016年,邢立达团队发表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和恐龙,随后几年又发现了琥珀中的蛙类,蛇类,带触角等软组织的蜗牛。“缅甸琥珀的包裹体保存了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化石,为沉积岩中的压型化石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展露了传统化石很难保存的软组织三维细节,深化了我们对古动物的认识。”邢立达介绍,“但我们没有预料的是,各种动物卵,这些如此柔软和精细的结构也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学者此次研究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约1亿年,为白垩纪中期。2000年开始,此地陆续产出的白垩纪琥珀为科学家提供了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记录。

早在2016年初,邢立达团队就陆续获得了各种形态的卵团,标本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做了微CT和同步辐射扫描,最大限度的获取了卵囊中的动物胚胎细节。

“这次发现中最有意思的是极为罕见的两栖类卵,”论文的通讯作者,邢立达团队的硕士生王董浩对记者介绍,“这个琥珀标本中保存了55颗球形到卵球形的卵,平均直径约为1.2毫米,每个卵细胞由一个凝胶状的团块和一个深色的中心体组成,这可能代表了原始的卵细胞。而且,从同步辐射扫描的数据来看,这些卵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三维集群,卵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它们本身非常柔软,互相地挤压使它们的形状强烈扭曲,从形态上,这些卵最接近两栖类,如蛙类的卵。现代的两栖动物卵外包有2至3层的透明胶状保护膜,称为卵胶膜或果冻体(jelly coats),这个结构能保护卵,使卵维持正常渗透压,防止病菌侵入,并使卵达到最佳受精状态”有趣的是,卵团表面有密集的纤维物质,它们直径和可变长度符合真菌菌丝的特点。“真菌感染也发生在现代两栖类的卵上,并可能会影响孵化率。”王董浩解释道。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