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科学育苗结硕果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科学育苗结硕果"分享给大家!
本报记者 顾 宁 冯 蕾
“我每天放学后都会来这里训练,从小学二年级第一次接触曲棍球,到现在大概有四年时间了,不仅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了解,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三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明雪说。每天放学后,滨海新区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田径场、排球馆、篮球馆、跆拳道馆等里到处都是孩子们训练的身影。采访时曲棍球队的孩子们正在练习反应能力,李明雪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大概要训练两三个小时。虽然训练内容重复又枯燥,但为了保证以后在场上能顺利地传接球,大家都训练得很认真。“只有平时把基本功练得更扎实,在赛场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所学。”
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始建于1965年,队员基本来自塘沽地区小学三年级以上具备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利用每天课后时间及休息日训练,平均每日训练时间达到120分钟,培养出了包括女排奥运冠军张娜在内的众多优秀运动员,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基地之一。学校致力于培养“学训并重,德能兼备”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以体教融合促学生全面发展,扎实开展青训工作,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培养体育人才的一片沃土。
滨海新区教体局副局长兰玉柱介绍,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学校体育为依托,发挥业余体校和重点项目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学校体育与体校业余训练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体教融合”大业训体育训练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规范项目布局,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育苗。“作为四届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多年来重视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科学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善的训练管理体系,使业余训练工作向着规范、系统、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按照项目布局、梯队建设要求,积极做好和完成运动员年龄布局和梯队建设,训练规模不断扩大,运动训练水平、运动员的选拔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以田径、排球、击剑、曲棍球、篮球、举重为重点的特色优势运动项目。”
在排球等传统王牌项目外,近年来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还积极探索与发展新项目,曲棍球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曲棍球项目从师资和普及程度上还和足球、排球、跆拳道等项目存在一定差距,属于小众项目,但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体育局的支持,已经在全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曲棍球教练朱彤说。
同时,为了解决学训矛盾等“卡脖子”问题,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更多利用孩子业余时间来训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支持,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推荐了很多优秀苗子来我们这里训练。现在我们教练员也会到学校去做普及推广,把曲棍球项目布点到周围的几所小学,希望让更多学生知道和了解这项运动,吸引他们参与进来。”朱彤说。
据了解,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积极发挥体教融合优势,确定以塘沽云山道学校、天津师大附中等十多所学校作为训练点校,选派优秀教练员深入中小学开展课余训练,与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协作机制,以保证进入点校运动员的质量,积极鼓励运动员完成好学习、训练任务。各训练点校也积极挖掘和选拔本校运动员,为业余体校储备和输送高水平的体育苗子,形成了中小学训练点校对接,点校、业余体校一条龙的训练网络布局。同时,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还以区域特色项目高中校为依托,通过特长生招生,将初中阶段优秀学生运动员录取到特色项目高中校,保证特色项目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训练质量,塘沽青少年业余体校还进一步优化教练员队伍,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练员,进行重点培养、重点使用,使他们能尽快地担当重任,培养重点队员。同时,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接收优秀退役运动员,优化滨海新区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结构。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加强了体育教师培训,带动了一批教练员向高水平、专业化方向发展,有效补充了部分项目教练的人才短板,为指导学校推广普及各运动项目奠定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