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教融合 培育文体人才

导读: 本报记者冯蕾顾宁 学生们身着传统武术服饰,手持刀、剑、棍,动作迅速而流畅,以矫健的身姿和精湛的技艺,再现了中华武术的精髓……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开展的体教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推动体教融合 培育文体人才"分享给大家!

    本报记者  冯蕾  顾宁

  学生们身着传统武术服饰,手持刀、剑、棍,动作迅速而流畅,以矫健的身姿和精湛的技艺,再现了中华武术的精髓……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开展的体教融合走基层宣传采访活动走进天津市西青区霍元甲学校,学生们以一场精彩的精武神韵武术表演,展示出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各项目训练馆内,学生们一招一式也尽显扎实的训练功底,让人赞叹。

  推动体教融合 坚持文体并举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是霍元甲的故乡,当地有一所武校闻名遐迩,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武术人才,它就是1999年由武术世界冠军郎荣标创办的霍元甲学校。从建校之初的50多名学生,到如今已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职业高中四个学段,在校师生2000余人。学校目前开设武术、散打、体操、蹦床等14个训练项目,为国家队和天津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培养出世界冠军近20名、全国冠军200多名,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4000余枚。

  学校以“体教融合、文体并举”为办学方向。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校长郎荣标与总教练侯冬媚探索出了一系列适用、管用、好用的独特教学模式。郎荣标介绍:“一是‘三集中’模式。依托学校的特殊体制机制,我们实行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生活,以封闭式、准军事化的管理,统筹兼顾学生的文化课和体育训练,推动学生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在日积月累中保障学习和训练。二是‘2 4 N’模式。学校注重因材施教、科学开展日常训练,保障普通学生每天2个小时的训练,保障重点队员每天不低于4个小时的训练,保障重点队员每周六日和寒暑假参加集训。三是‘以赛代训’模式。学校层层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各级各类高水平赛事,通过赛训结合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

  专业化选材育才 畅通人才发展渠道

  在办学上,霍元甲学校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办学模式,从幼儿开始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一直持续到职高青年时期。以幼儿园到职业高中的纵向无缝衔接,确保每一名学员的项目发展畅通无阻,并依据学员个人特点,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为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奠定坚实基础。在选材上,学校尤其注重科学评估,如有些学员适合低年龄组,如体操、蹦床、跳水等,有些学员则侧重于重竞技,如摔跤、举重等,并会结合学员成长特点随时调整,通过训练和比赛,找到更适合学员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运动专项。为了让学员有更多选择,学校陆续新增了射箭、体操、跳水等多个项目,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在师资上,学校除配有文化课教师、生活老师外,还配有一支专业教练员队伍,教练员要求必须为省市级专业队退役且参加过全国大赛并取得良好名次的健将级退役运动员,形成了一整套的筛选、考核、管理机制,确保选出一批既懂教学又懂专业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正是在这样的多方努力和保障下,近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连续保持在85%以上。

  以文立志 以武修身

  “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在办学过程中,霍元甲学校坚持“以文立志,以武修身”的育人理念,将精武文化融入学校发展的各方面,贯彻学生发展的各个学段,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更培养了许多爱党爱国、品格优良、身心健康的体育人才,使学校成为培养文武全才的基地和培养冠军的摇篮。

  高一学生王联凯自幼开始习武,六年级时来到霍元甲学校。他说:“我们平时上午上文化课,下午练武5个小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诠释着武术的精神内涵,展现中华儿女的英勇和坚韧。”

  王梦甜今年15岁,习武九年,在今年举办的首届学青会中凭借出色的发挥,获得中学女子组自选太极剑项目金牌。这枚金牌来之不易,王梦甜告诉记者,她是从长拳转项到太极剑的,需要在成百上千遍的训练中不断打磨技术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坚持下来源于对武术的热爱。也希望未来在更多的武术比赛中,都能够看到我的身影。”王梦甜说。

  西青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区将积极总结推广霍元甲学校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设施设备,积极引入高水平师资队伍,探索打通人才发展渠道,推动全区体教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