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毕业生的最“卷”春招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2022届毕业生的最“卷”春招"分享给大家!
2022届毕业生的最“卷”春招。/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别被称为“金九银十”“金三银四”。而今年,相比秋招,各大公司的春招显得格外冷清,一个广泛流行的段子是:“给大家讲个冷笑话,金三银四。”
被考研“卷”下来的人
“今年的考研真的非常非常‘卷’,”考研失利的野子说,“不要靠近考研,会变得不幸。”
202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了457万人,而各大院校的招生总数是11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将有超过300万人考研落榜。和考研的激烈竞争并行的还有考公——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人,最热门岗位的报录比例达到了20000:1。
对于身处“两财一贸”院校的野子来说,她考研的目标很高,她报考了一所排名前三的财经院校的经济学专业。考研不是她自己的决定,而是她听从了家人的强烈建议,以及发现“周围所有人都在考研”后做出的选择。
考研人真实的内心想法:“不要靠近考研,会变得不幸。”/图·pexels
野子从去年7月开始备考,每天的学习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但她认为这在周围人当中并不算什么,同样考经管类专业的同学,从去年1月就开始准备,每天的学习时间也比她长,“连午觉也不睡,特别恐怖”。
成绩出来以后,野子的第一反应是很开心,因为她的分数高于往年的复试分数线,甚至高于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她内心觉得很满意。她打电话去问招生办具体的排名,得到的回复却是,自己的排名在计划招生的人数之外。接着她才意识到,今年的考研形势太严峻了。
“说实话,我很后悔,很多人可能都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因为经历过高考的成功,就会有那种侥幸心理,觉得‘内卷’又如何?当年我高考不是考得挺好?结果,就遭到了考研的一记重锤。”野子说。
因为当时忙于备考,野子已经错过了去年秋招的时机,只能转而开始准备简历,参加春招。
和野子一样,考研失败是大部分人投入到春招大军的原因。小王是一所“双一流”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她觉得自己学这个专业完全是“被忽悠的”。高考报志愿时,她看到知乎上有人回答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结果她真正学了才发现,学校里教的都是一些对就业帮助很小的纯理论知识。
出于更容易就业的考量,她跨考了本校的计算机专业,复习了一整年,还花2000块钱参加了考研培训。结果一样,分数很高,但因为招生名额缩减,复试分数线也上涨了,她没能进入复试。
“知道了以后我反而挺开心的,觉得终于不用上学了,可以去社会上闯一闯了。”小王说。但她没想到,接下来的春招会如此艰难。
投出200份简历,只收到4个面试邀约
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小王开始了春招的简历投递。“当时我的想法是,一定要进大厂。”她说。因为专业是统计学,她想做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但投出的简历都没有回应。她决定“退而求其次”,继续投了产品运营相关的岗位,结果也不太乐观。接着,她开始投金融类的岗位,不再将目光聚焦于大厂……
10天左右的时间里,她投递了200多份简历,几乎囊括了所有正在招聘的互联网公司,但到3月中旬为止,她只收到了4个面试邀约,都是互联网金融类的。
笔试倒是做了不少,大部分公司都会先发一套线上笔试题给进入初筛的求职者,那些笔试题大同小异,篇幅却都很长,包括图形题、文字题、逻辑推理、心理测评……每做一份就要花掉一个小时。
“图形题做得我双眼都快无法聚焦,精神状态测试题一做就是几百道,没事也快被做出事了。”小王说。而这些笔试题上传以后,大部分连是否通过的反馈都没有。
从考研出成绩到现在,她哭了好几次,只能跟一些同样没有找到工作的朋友们相互抱怨和安慰。
考研、工作催人老。/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时间在焦虑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一天晚上,小王去电影院看了《花束般的恋爱》,她觉得自己就像里面的小麦一样:“我觉得自己瞬间苍老了十岁。”
同样地,在一开始,野子的目标岗位只有互联网大厂。大学二年级起的每一个学期,她都在大厂实习,在考研前,她已经有3段大厂实习经历。
但在查询招聘信息时,她发现互联网公司今年几乎都减少了招聘名额,腾讯甚至直接关闭了春招通道。人们都在讨论,“进大厂”的最好时机似乎已经远去了,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基层岗位的缩减,还包括一些主动或被动离开的中层。
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减退应届毕业生对“进入大厂”的期待,互联网大厂依然是不少人的第一选择,尽管他们的期待可能会落空。
为什么想进大厂?野子觉得,第一,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自己应该可以主导一些事情,不会失去决策的空间,不是“上司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会比较自由;第二,就是氛围,在大厂你可以和部门leader平等交流,这有利于基层员工成长;第三,是薪资,互联网行业的薪资确实比其他行业要高。
互联网大厂依然是不少人的第一选择。/图·pexels
这听起来就像一个标准的招聘面试答案。
即便很清楚互联网大厂的现状,她依然感觉自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我其实就是打算年轻的时候在里面多赚点钱,等到真的遇到职业瓶颈的时候,就回老家,重新找份薪水不那么多但是比较安稳的工作。”
类似的心态小王也有过,她觉得即使自己进入大厂后待不下去了,也可以在出来以后“向下兼容”,进入一些中小企业。
Lucia是一所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她认为,自己想去大厂的想法,实际上是源于一种“路径依赖”。
和大部分毕业生不同,她所在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制是两年半,因此,她需要尽量在秋招期间把工作确定下来。去年年初,她进入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门实习,临近毕业,她被部门负责人告知自己可以转正,毕业后直接留下来。
Lucia觉得自己已经“稳了”,因为工作期间的体验还不错,她没有再去应聘其他公司的想法,决定安心等待转正。
结果没想到,去年11月初,她所在的业务部门被全部“优化”掉了,这一下子让她措手不及。
但即便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春招期间,她也再次应聘了很多互联网大厂,“因为好像只有这类工作,我才知道它要怎么做,不会有那种很未知的感觉”。
不同行业领域,差别的确很大
互联网大厂无疑逐渐塑造出一种年轻人对于“好工作”的理解,但问题在于,好工作只有一种吗?
小杨是一位留学英国的生物学专业研究生,1月份毕业后,她回国为参加春招做准备。她的目标很明确:做生物医药相关的工作。她投了40份左右的简历,总共收到了12个面试邀约。
2021年8月6日,北京。乘坐地铁通勤的上班族。/图·视觉中国
在她看来,受疫情影响,市场对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疫苗等产品的大量需求,让生物医药领域进入了一个意外的发展期。因此,和其他人相比,小杨参加春招的过程显得格外从容。
目前,她已经拿到了好几个公司的offer,她想把它们作为保底选项,继续应聘一些规模更大的药企。
看到网上关于春招的讨论后,小杨觉得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别的确很大,但对于找工作,她似乎有着自己的理性:“我觉得工作其实不难找,难找的是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我感觉现在大家在互联网上的一些焦虑,偶尔会有点过分了。比如生物专业一直都被说是什么‘四大天坑’,但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它并没有坑我。每个人都要看自己的需求。”
而仅针对互联网大厂的情况来说,野子对于不同岗位之间竞争的差别也深有体会。她的男朋友是与她同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男朋友从未有过任何实习经历。但在两个人一起找工作的过程里,男朋友投出的每份简历几乎都有回应。而她拿着漂亮丰富的简历,录用率却远不如男朋友高。在很多大厂的招聘官网上,技术岗的招聘可能有三四页那么多,而像运营一类的非技术岗,往往只有一页,这让野子觉得很羡慕。
标准化的职业模板和严峻的现实,掐灭了很多人对于未来的想象,Lucia说,其实自己很想做一个设计师,业余时间也在兼职做一些设计工作,但她从没想过把它当作主业,因为那种不稳定感会让自己很焦虑。
小王也提到,她平时喜欢摄影,梦想中的职业是野外摄影师,“感觉那样的话,就会是很浪漫、很冒险的人生”。
2021年9月25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一场校园招聘会正在进行。/图·视觉中国
最近,小王打算继续尝试考研调剂,因此又开始了每天去自习室的日子,全力准备可能会到来的复试。有一天晚上离开时,她随手拍了自习室外面的小黑板,上面写着:“我梦寐以求的,是真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