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绩点”的大学生,看同学全是竞争对手

导读: 上大学除了能得到一张找工作的文凭,另外一个宝贵的收获就是在青春美好的年华里结识一群同窗好友。如果你像我一样读的是一所垂直领域的院校,校园里的同学们在未来的职场上还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卷绩点”的大学生,看同学全是竞争对手"分享给大家!

上大学除了能得到一张找工作的文凭,另外一个宝贵的收获就是在青春美好的年华里结识一群同窗好友。如果你像我一样读的是一所垂直领域的院校,校园里的同学们在未来的职场上还是同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主管部门等的业务关系。跋涉在漫漫人生旅途上,前后左右总有大学同学的身影。

人是社会动物,这不是一句泛泛之谈。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家马修·利伯曼在《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中,很详细地解释了人的社会性是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比如说,当深爱的人离开等社会连接受到威胁的时候,大脑里被激活的是让我们感受到肉体疼痛的神经回路。“社会痛苦与物理痛苦背后的神经机制重叠,确保我们的一生都将受社会连接这种动机的驱动。人类这种社交天性从婴儿时期就体现出来了,婴儿迫切需要保持各种各样的社会连接,特别是与母亲的亲密关系。而且,终我们一生,都需要社会连接。”马修·利伯曼在书里写道。

《力争上游》剧照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逆进化的方向而行”?学生忙于“卷绩点”是很明显的因素。绩点”是一种对学业成就评定的制度,在学生评优、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留学等关系到学生前途的时候起到决定性作用。它的本意是让评价更科学和全面,但现在,就像在游戏里精心计算规则,获得积分和升级通关,学生把上大学也理解成一场通过参透绩点通关的、沉浸式大型游戏。

大学生以绩点为中心规划校园生活。在一篇《我国当代大学生内卷表征与归因研究》的论文里,正在攻读研究生的作者写大学里的现状:“他们可以不考虑个人学习志趣,活在被绩点统治的世界里。”真心交朋友,并不属于绩点范畴,并且最后所有手握绩点的人还要彼此PK。“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只用在高考上,过完独木桥上了大学就是追寻理想的开始。现在独木桥一座又一座,考研究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编制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独木桥“意味着人际关系是,我不把你挤下去,你就把我挤下去。社交媒体上的吐槽直观反映了这种氛围:“大学里,平级同学之间关系变得疏离,但和学兄学姐的关系变得紧密,他们能成为攻略的提供者。”

《浪潮》剧照     


如果从学校走向职场,依旧用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独木桥思维去看待人际关系,可能终身都要活在嫉妒、算计,在自满和自卑之间反复跳转等的状态里。这些心态是否有利于心理健康暂且不提,“竞技型人格”崇尚成功,但很多成就需要集体智慧、善于团结多多的人才能达成。人类毕竟不是靠在同伴里四处树敌从丛林进化而来,而是靠团队精神战胜各种险阻。但是,这种利己主义和独木桥思维的氛围却很难依靠校园内部的变革改变,即便是取消了绩点,还会出现其他的竞争“标的物”。

《天才枪手》剧照

因为社会叙事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40多年里,我们所有人都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我们崇拜效率,尊重市场,相信竞争是好事,它能让物美价廉,能让市场充满活力。但是,如果这种绩效主导的竞争逻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否依旧造福大家呢?获得过NETE乔治·奥威尔奖的书《难逃单调:当人遭遇经济浪潮》里,作者F.S.迈克尔斯写道:“在经济故事中,教育被引进市场世界,成为一种商品。教育很重要,但不是因为它帮助学生成为健全而有教养的公民,使学生成功参与社会,而是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教育成了一种给人带来高回报的财务投资。”

学生身在“市场叙事”的教育里,作为一个合格的经济人是理性和自利的,每一步都要衡量利弊得失,选出最有效率的做法。选择学校和专业不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或者爱好,而是考虑它未来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回报。选课不是为了成长或者满足好奇心,而是琢磨哪些课容易过、分数高,能够获得更多的绩点。

《二十不惑》剧照

在市场叙事里,竞争在个人层面也很重要。身为一个理性、自利的人,很容易把同学关系看作竞争关系。F.S.迈克尔斯写道:“你是通过与他人竞争来和市场世界互动的。无论你在市场世界扮演什么角色,你都在与人竞争大饼,而这偏偏是一块不够分的大饼。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你和其他人的关系主要就是竞争关系,这种关系是非个人的与交易性的。你不一定跟对方成为朋友,也不需要认识他们才能跟他们做生意。两个理性、自利的人进行交易,银货两讫之后,就毫无瓜葛了。”

如果信奉市场叙事可以指导一切,丧失的不仅仅是可贵的同窗友情。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中认为,竞争逻辑和效率最大化原则造成了优绩主义的霸权。人们将成就归功于自己努力和勤奋工作,忘记一路上帮助自己的机遇和好运。一味强调努力和竞争,给赢家带来多大的自豪,就给输家带来多大的屈辱和自责,失败都是自己无能造成的。

在独木桥的竞争里,谁能保证永远是赢家呢?“这种思考方式也给赢家带来伤害:相信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会给我们带来追求成功的巨大压力。在美国、中国和世界各地,许多天赋很高的年轻人都受到激烈竞争压力的伤害。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焦虑、抑郁情绪弥漫,自杀率不断上升。”迈克尔·桑德尔写道。

《春天不是读书天》剧照  


绩效主导的叙事现在很受欢迎。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同学关系、未来的人际关系,年轻人得自己思考它的导向和自己是否接受它的结果,可能是精神内耗,可能是一段温暖的情谊。这件事的背后,其实也在思考这套逻辑的来龙去脉,就像迈克尔·桑德尔写书的初衷:“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理解成功的新方法,变得不那么焦虑、更宽厚、更谦逊。这种方式让我们对公共利益有更强的责任感。”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