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父母,从来不“教”孩子

导读: 柴田治以为自己除了偷,什么都教不了孩子,所以,想要成为祥太父亲的他,最终对祥太说:“我要从爸爸,做回叔叔了。” 可是,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一下子就能嗅到父母身上的那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真正厉害的父母,从来不“教”孩子"分享给大家!

关注

文 | 大鱼

chapter 01

看完《小偷家族》,脑袋里一直回旋着警察和爸爸的那段对话:

“叫孩子去偷东西,你不觉得羞愧吗?”

“我没有其他东西能教他了。”

爸爸柴田治的回答让我心头一颤。

我想,这大概是做父母的本能——总想教孩子些什么。

偷,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能活下去,所以他教儿子祥太偷。就像知乎上一位网友说的,这可能是那个贫穷的父亲所能给孩子的唯一“馈赠”。

他不知道,孩子们从他身上学到的远不止偷这一点。

“回去我教你怎么吃泡面沾可乐饼。”

第一次见到妹妹由里时,哥哥祥太抱着一包可乐饼,这样对妹妹说。

这种吃法,他是从爸爸柴田治那里学到的,爸爸将此形容为“人间美味”。

他又教给了妹妹。

“男人都喜欢,我也那样。”

在海滩,祥太盯着二姨亚纪的胸部,爸爸柴田治观察到了,祥太慌张否认。

爸爸抱着祥太,两个人像朋友一样聊着。在这样的聊天里,祥太知道了青春期,放下了心底的害怕,明白了自己身上的异样是正常的。

“太可怜了。”

柴田治在冬夜里捡回又冷又饿的由里,从此祥太多了个妹妹。这一举动也让祥太学会善良,学会了责任。

导演是枝裕和说:“这既是一个思考何为家庭的故事,一个要成为父亲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柴田治以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没能教孩子更多。实际上,孩子却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的,远比我们想教的要多得多。

但大多数家长仍执迷于“教”,不管是自己在家里教,还是送去培训班让老师教。

chapter 02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

许多家长都有一种“家长欲”,太把孩子当孩子。

觉得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人教的。

在饭店见过一个带孩子吃饭的妈妈,不停地在教孩子各种餐桌礼仪。

“吃饭时不能站在椅子上,这样不礼貌……”

“不能用手拿食物,很多细菌的,而且也不礼貌,快用勺子!”

“嘴巴里不能包太多食物了,这个样子太难看了!”

“要多吃点蔬菜,不要光吃肉。”

可孩子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我素我行。

妈妈一筷子敲在了孩子的头上,孩子立马哭了起来。

可能妈妈会很委屈,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你看,我这么教他,他完全不听。但真正应委屈的应该是孩子吧,妈妈的每一句话都在告诉孩子:你这也不行,那也是错。

孩子多受挫啊!

还有一次,在火车上看见一位妈妈教女儿做作业。小姑娘一声不吭,整个车厢只听得到妈妈地声音:

“笨死了,脑袋跟个浆糊一样!”

“一点都不认真,你永远都这样!”

“你根本就没懂,一点不长记性!”

……

小姑娘偶尔抬起头,一脸窘迫地看看车厢的人,然后又深深埋下头去。

每一句都是指责,可这不是教育啊。

教育的英文,动词是educate,名词是education,词源出拉丁语的educat,意为引导、导引。意思就是“将孩子的天资引导出来”。

但是这位妈妈,始终在压,而不是引。

全然没有顾及满车厢的人,还有孩子的自尊心。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教育,希望一说,孩子就能学会做到,希望一招制胜,希望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直接的、正面的、即时的反馈,以便达到我们满足自我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可是,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一下子就能嗅到父母身上的那种功利,而这种功利心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和不快乐,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chapter 03

我们教的不一定起作用,但孩子总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我们不想他们学的。

一位妈妈说,她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坏脾气那么深刻的影响孩子。

直到有一次,因为一件玩具,她不给孩子买,并想强行带他回家,孩子对着妈妈大吼大叫。

她忽然发现,孩子吼叫的状态和神情简直就是她自己发脾气时的样子。

她说,这太可怕了。

我也常常从我女儿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一回,我让我女儿把她自己的玩具收好,小姑娘有点不乐意,小嘴巴“嘟”的那一下,和我不耐烦时一模一样。

本来有点生气,看她这样子,我一下子笑了起来,这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言行。

看过澳大利亚国家儿童反欺凌协会(NAPCAN)推出的一部59秒的短视频,影片里孩子与父母的行为如出一辙。

父母的每一次停顿,每一个举止,每一句话语,孩子都复制下来,一模一样,让人看得心酸又难过。

影片最后说“Children see children do”(你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孩子的一切)

就是警戒家长们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因为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不是父母怎么去教孩子,而是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chapter 04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想教育小孩,父母就得先端正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认识一个朋友,他是一个非常绅士的人,会给你开车门,会在下雨的时候把伞撑到你的那一侧,会照顾任何特殊场合你的特殊情况。

有一回说到他的家教真的非常好,他说,他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人,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孩子的一生中,藏着父母的教养。

网上有一个热帖:哪个瞬间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无比的爱意?

一位叫“音速少女”的姑娘感叹道:“有时候忍不住对全世界的人都生出温柔之心,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很是好人,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的人。对世界温柔以待的人,都是曾被世界温柔相待的人吧。”

有爱的孩子,必定有爱她的父母。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春风化雨,以身作则。在孩子年龄尚小、理性不足时,身教的作用百倍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孩子从父母身上默默地模仿。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说: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爱亦是如此,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不仅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那么,首先自己成为那个样子。

chapter 05

父母的影响 ,精简成一句话就是 “谁是父母,谁就是命运”。

并且,不只是一代人的命运。

生命早期的那些体验,刻在内心深处,成为我们心底难以抹去的烙印。

从幼儿到少年,从青春期到成年人,一步仿如一生,每一步都在不断的构建我们下一段的生命,每一步又都不断都重复着我们上一阶的人生。

甚至让我们的孩子,也重复着家族的命运。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命运的催眠师。

如果,从一开始就能获得来自父母足够的爱和支持,那真的是非常幸运。

成长的力量浩浩荡荡,在陪伴的路上助力孩子本来的方向,让他自由而充满力量,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过去的人生已不可改变,但现在的每一步,却是你对未来人生的谱写。

养育孩子,也是养育内在自己。

体验和觉知过往的成长,可以让我们从无意识的轮回中走出来,点亮生命的自性之光。

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

觉知命运,跳出命运,才是命运赋予我们的意义,抵达你自己生而为人、为人父母的“英雄之旅”。

武志红 (ID:wzhxlx)。一个专业的心理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内容、课程、测评等服务。来这里和我们一起,开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ID:honghuts

上“手机淘宝”

父亲 爸爸 妈妈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