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中产妈:美国推娃算啥,伦敦的推可是从子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伦敦中产妈:美国推娃算啥,伦敦的推可是从子"分享给大家!
文 |MRS HARPUR
英国学前教育博士在读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了博雅推送的三篇关于美国教育的文章:
感触颇深,于是不顾一孕傻三年的古训,提起笔来写写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我坐标英国北伦敦,学前教育博士在读,女儿16个月。
首先我要表明立场:我对那篇七岁之后的人生都很艰难的文章作者心有戚戚。如果让我写,娃还没生出来,推娃就开始了,从出生前人生就开始艰难了(泪目)。
01 生对时候比生不生还重要
看到这个标题,以为“生对时候”是所谓的良辰吉日,还拿出黄历算一算,就真是图样图森破,就像刚怀孕时的我。
八周时去医院建档,助产士问了下我的生理期等令人害羞的细节,一脸佩服地说我们计划的真好,应该是个九月宝宝,我对几月生一点也不在意",只顾追问助产士能不能悬丝诊脉隔肚看胎儿健不健康。
三个月照超音波确定预产期的时候医生又特别表扬了我们计划之精准,九月中旬的预产期,不出意外一定是九月宝宝。医生看我和先生一脸懵懂,以一副“你们真是傻人有傻福”的表情给我们解释很多人千算万算要生九月份的宝宝,九月份生的孩子因为年龄比同学年的孩子大更成熟,所以很多私校招生的时候偏爱九、十月份的孩子。于是每年的十二月份都是造人高峰期(羞)。
我们就这样被夸得晕晕乎乎的走出了诊室,捂着胸口感叹我们真是中大奖了。后来和一个妈妈聊起来,她说就是想要九月份的宝宝,今年不行就等明年,生对时候比生不生还重要。这算是一个极端吧,不过数据也显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过去二十多年里九月份一直是宝宝出生人数最多的月份。
(图片
有助产士因此在twitter上发文请大家圣诞期间“控制”下,说自己九月份快忙晕了。除了圣诞期间好吃好喝饱暖思那啥之外,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是卖力造人的动力之一。连助产士都佩服这些家长的计划性和前瞻眼光,这大约也是十我们屡屡受到表扬的原因。
(新闻
02 出生前就找好组织
我和先生的家人都不在伦敦,周围得朋友有孩子的也很少,我妈和婆婆的生产经验又太久远,于是只有上课学生孩子。
我生产的医院有免费的课程,但是因为时间不合适所以不予考虑。还有由NATIONAL CHILDBIRTH TRUST组织的学习小组(简称NCT 小组),根据我们的地理位置把附近产期接近的家长组织起来一起学习生产知识顺便交交朋友,大约是三百多磅两个人四次课。我还蛮吃惊的,收这些钱足以使一些家庭对参加小组望而却步了。
报好了名,去产检的时候听一些准爸妈说他们没报上,人员满了,送钱无门,一副很羡慕我们早鸟有虫吃的表情,我能告诉他们我是真的很害怕生孩子所以才早早的报好满心期待上课好好学习生孩子嘛(后来我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给了我一大巴掌,所以笔记做得好孩子未必生得顺,跑题了,拉回来)。
小组里共八对夫妇,聊天之后发现果然大部分都是精心计划产期的。一下课whatsapp群就建好了,然后群里寒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好几个朋友听说我们报了NCT都是一副意味深长的表情说这个小组好,可以遇到“同道中人”。
我回家仔细琢磨了一番我们小组的人员构成,又上网深扒了一通,才发现NCT小组是中产育儿套路中的重要一环,为自己找背景相似的父母朋友,为孩子找合适的玩伴,出生前networking就开始了(后来我对一个妈妈感叹她们真是我交过的最贵的朋友了)。
有评论说NCT小组专门吸引那些把怀孕和育儿当成奥远会竞赛项目来经营的妈妈们,以为儿女教育殚精竭虑为主要特征。我做为亚裔妈妈被冠上"虎妈“的光环自不必说,所以也算找到组织了。误打误撞的,中产育儿推娃的道路上我们算是迈出了坚实的头两步。
(https://www.telegraph.co.uk.com/images/20190120/1b552c17f3a64a7182521cad99962547.jpeg" />
邻居看出了我的不以为然,给我讲起了“学校链”理论,后来我才知道这套理论在择校,尤其是择私校,是金科玉律。我们先要确定希望女儿将来去哪所大学,然后向前推找feeder school (主要的生源来源学校),再依次向前推,直到幼儿园/托儿所。
而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好的幼儿园/托儿所往往有很长的waiting list" 所以有些学校从出生前就开始接受报名了。然后他们又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有些小学申请的时候是要看孩子的教育履历的,连请过什么保姆都要写清楚名姓所以择校务必谨慎。
我们一脸懵逼的回家了,觉得好不容易占的一点先机眼睁睁要浪费了,于是把名字放在了一边,热火朝天的投入了研究“学校链”的大业。有新闻说家长在生孩子前就把一些学校的报名表填好了,能多早申请就多早申请,甚至怀孕时就报名若干所学校。邻居的朋友光花出去的报名费就四位数,都只为了孩子在waiting list上的名字靠前些,进好的学校的几率更大些。
(https://www.telegraph.co.uk/women/mother-tongue/11632773/The-race-for-nursery-places)
这新闻和传闻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在女儿三个月的时候带她去参观我们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接收6个月-5岁的孩子),本以为已经够早了,结果发现一起参观的竟都是孕妇。看到布告栏里贴着喜报祝贺今年多少孩子拿到了各个顶级私校的offer,我和先生不禁面面相觑。
参观后,校长很为难的说当年入学已经全满了,可以推到次年入校的waiting list上,但是明年的名单也很长所以没法保证。我们才深深的体会到了邻居劝我们的苦心,乖乖交了报名费然后立马物色更多学校以求保险。
经此一事我们学乖了,早早地去我们想让女儿上的私立小学(接收4-18岁的女孩)的开放日,发现周围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的家长,校长还表扬了我们提前计划的做法,我们这时已经对这一套感到习以为常了,再没有占得先机的感觉了。
至于公立学校,学区房的种种我就不再多说了,而且有些牛校的学区之小让我感到只有住学校房顶上一条路可走了。私立学校尽管没有所谓的学区,但是私校云集的地区房价也是居高不下的。
以上种种,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好“,说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也好,这种现象不是只有中国独有,国外也不全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养孩子。记得前一段有朋友向我推荐韩国黑色喜剧《天空之城》,刻画韩国上流阶层无所不用其极地推娃的现象。
看了之后我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呀,朋友立刻惊呼这个剧可不是勉励我更上一层楼的。玩笑归玩笑,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推娃真的是从出生前就开始了,各种筹谋布局,争取让孩子一出生就在更好的位置(或者至少我们认为更好的位置),这也才仅仅是漫漫推娃路的开始。
批判性思维寒假在线直播课
美国中小学辩论协会必选话题
100%英文媒体阅读材料
甄别事实 权衡观点
理性质疑 关注社会
手把手逐步建立批判性阅读能力
只有独立思考
适合人群 9~13岁
4个开放式课后挑战题
课后微信群互动答疑
1月31日开始上课
限时优惠价 ¥499
点击原文,立即报名
妈妈 学校 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