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输了发脾气是输不起吗帮助孩子更具竞争力优质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孩子玩游戏输了发脾气是输不起吗帮助孩子更具竞争力优质"分享给大家!
1.孩子输了发脾气是正常的吗?
从成人的角度来看,“输不起”常常被视为一种贬义词,指责一个人缺乏胸怀、格局不高。即使是成年人,又有几个人喜欢输呢?因为在乎,所以在意,这是人之常情。
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情绪反应,对他们来说,他们还太小了。通过游戏比赛来获取成就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肯定。而且他们还没有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更不懂得掩饰情绪,所以即使输了大哭、发脾气也是正常的表现。
可以肯定的是,在10岁之前,孩子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部分,也是积极进取心的内心需求。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2.“挖苦、训斥型”父母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失败而感到沮丧时,这类父母可能会说:“输了就输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下次再努力嘛。”“一个男子汉,遇到这种小事,哭什么哭啊!”他们认为孩子即使输了也不应该有情绪,总想以这种方式让孩子能够坦然面对失败。
然而,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对挫折时,我们最希望得到的也是爱人给予的安慰和拥抱。
3.“包办型”父母
这类父母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过度保护和干预,“宝宝,妈妈来帮你做”。当孩子穿不上衣服时,妈妈会一把夺过衣服,替孩子穿好;孩子吃饭弄得满地都是,妈妈会张嘴喂孩子。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过度保护和干预孩子的生活,虽然减少了孩子因挫折而带来的沮丧感,但也让孩子失去了体验成就感的机会。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生活即教育,应该给予孩子一些适应能力范围内的挑战,让其去尝试、去探索。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帮助,但不是替代。
4.“捧孩子”型父母
这类父母总是过分夸赞孩子,“宝贝,你真聪明!”如果孩子赢得比赛,父母会用这样的赞美来表扬孩子。孩子会因此认为自己赢得比赛是因为“我很聪明”,因此他们可能会拒绝参加自己没有经历过或有一定难度的活动。
过度夸赞和保护孩子,虽减少了孩子面对挫折的沮丧感,但也让孩子失去了评估自己的机会。作为父母,应该注意激发孩子内在动力,让其站在更高的视角。
5.“负能量”型父母
如果父母自身负能量爆棚,总是抱怨和逃避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那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很多负能量,并在遇到困难时效仿父母的行为,用抱怨和指责他人来应对困境。
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逆境,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孩子积极的榜样。
未来的社会是全球竞争的社会,当然要让孩子做好准备,但并不是争第一,也不是输不起。
6.应该淡化不必要的比较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用“比赛”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吃饭、整理玩具、穿衣服并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孩子得到足够、均衡的营养,让家看起来更整洁,以及保暖等。应该教育孩子享受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强调竞争。
7.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
如果父母经常用“你和别人比怎么样”来评价孩子,孩子就会以别人的成绩和能力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应该注意激发孩子内在动力,让其从更高的视点看待自己。
8.在竞争中学习合作
在现今高度社会分工的时代,团队合作是社会、公司甚至项目成功运转的关键。我们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集体型体育运动是锻炼这些能力的好方式。
适当的竞争对孩子是有好处的,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看待竞争。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客观评估自己、目标和困难,并调整策略。当孩子在竞争中发现自己有提升空间,并愿意努力提高时,这样的竞争是有益的。应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教他们学会管理情绪,在面对困难时专注于解决问题。这样的成长型思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没有人不在乎输赢,只是那些内心强大的人懂得如何应对失败,将失败转化为让自己更强大的机会。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努力的价值,不仅能帮助他们打破对自己和事物的看法,还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