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毂刮花了不求人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汽车轮毂刮花了不求人"分享给大家!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后吕雉的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因年幼,由其母吕雉临朝称制、垂帘听政。吕后当了皇太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过去受到高祖宠爱的妃嫔一律送入冷宫,命令她们做一些脏苦累的活儿。其中最受刘邦生前宠幸的妃子莫如戚姬,即戚夫人。吕后逼迫戚姬穿上囚犯的朱红囚服,并囚禁于舂米的永巷,让其每日舂米。享受了大半生荣华富贵、及后宫万千宠于一身的戚夫人不甘被贬和受不了每日舂米之苦,于是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怨恨,作了一首《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希望有人听到,告诉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及大臣自己被贬做舂工(也不算太惨,康熙的其中一位皇后还刷过马桶)之事。
吕后得知此事后,以此为把柄,于前194年毒死了赵王刘如意,并将戚夫人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灌下哑药,关在厕所,起名“人彘”,还邀请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观赏。得知人彘即戚姬的惠帝吓得不轻,认为不是人做的事,以致一病年余,从此一蹶不振,日夜借酒消愁,七年后便驾崩了,年方24岁。
古代帝后的最高要求是能够做到人们心目中的“母仪天下”,温良贤淑,作为皇太后的吕雉,更应表率示范,为何一执掌朝政就下如此狠毒手段对付刘邦的妃嫔?尤其是对戚夫人,为何吕雉如此痛恨?竟将戚姬做成人彘?是戚姬在刘邦耳根吹枕边风还是抢太子位?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史料来看,戚姬恃宠而意图废太子拥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抢夺太子位才是其下场悲惨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刘邦的诸多姬妾中受宠的其实不止戚夫人,如其他的管夫人、赵子儿等,他们在刘邦去世后虽没有记载其下场如何,但在《史记·外戚传》记载有薄太后的一段中说,“高祖崩,诸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此句表明应该只是贬谪不给予出宫,但并未言明被诛杀,或做成人彘之类,应与戚夫人的下场有所不同,至少没有制造称人彘,否则史官应有所记载。与薄太后昔日情同姐妹的管夫人、赵子儿曾相约“先贵勿相忘。”大概如“苟富贵,勿相忘”之意。他们在刘邦在世时也是得宠的,她们曾在刘邦面前笑说三人与薄太后相约之言,引起刘邦注意从而实现了她们二人早年与薄太后的誓言,并造就了文帝。
另一方面,戚夫人倚仗刘邦宠幸而时常在其面前哭诉“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导致刘邦认为太子刘盈“仁弱”,还常对人说“盈不类我,如意类我”。大有废掉刘盈之意。戚姬希望废掉太子刘盈立其子刘如意,抢夺太子位这件事情威胁到了作为正妻嫡母的吕雉日后的权位及其儿子的帝位,才是吕后痛下杀手和戚夫人悲惨下场的祸根。我们知道,吕雉面对有可能威胁到刘汉政权和自身利益的人,绝不会心慈手软的,比如大家知道的诱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功臣的手段。纵横国史认为,戚夫人若只是吹枕边风,不抢太子位,同时被贬谪到永巷舂米时不唱那首满带怨恨和有复仇之意的舂歌(前文已述),我想不会有“人彘”的下场,至多也不过舂米到死,命应该是保得住的。毕竟惠帝“仁爱”,有特别疼爱戚姬之子赵王如意,还几次三番保护刘如意性命(若非刘如意不贪睡跟其哥哥惠帝起早去打猎,又或者惠帝不起那么早去打猎,吕后应该没有那么容易下毒手)。
此外,刘邦在世时,戚夫人几次三番吹枕边风要换太子,刘邦也几次在大臣面前欲议立新太子,几次都差不多废掉,直到吕雉请出“商山四皓”,刘邦才哀叹“羽翼已成”,方作罢。但刘邦在前195年死时,吕后也并没有立即就杀掉戚夫人,而是到前194年才借机杀掉了戚夫人,否则她完全可以借帝统新旧交替之机会就杀掉,而不是囚禁她在永巷舂米,并直至戚夫人自己作死唱了那首《舂歌》为吕后落下把柄,才动了杀心,也才被做成人彘以致死。否则,戚夫人也有可能是一辈子不得出宫,做囚犯和舂工,命还是保得住的。
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吕后如此痛恨戚夫人,是因为戚姬抢找了吕雉的男人,即所谓后宫争宠。吕雉尽管是正妻原配,也陪身无分文的刘邦白手起家创业,同甘共苦,每过一天好日子,才创立了大汉基业,但人老色衰的吕雉怎比得过戚夫人的年轻美貌和才艺。刘邦专宠戚夫人,对吕雉不理不睬,以致渐渐疏远,数月不到她那儿去一趟。而刘邦外出时,也经常带着戚夫人,让身为皇后的吕雉留守。理由是吕雉年长,留在宫内理政。但纵横国史不这么认为,吕雉与刘邦夫妻档创业,刘邦可以在外面风花雪月,却把朝政大权放给吕雉,是因为对发妻的绝对信任,因为刘邦也是个多疑之人,因此时人曾说“吕氏雅故本推谶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司马迁也说吕后“为人刚毅" 佐高祖定天下" 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而观其诛杀彭越时对刘邦所说之话语,也的确如此:“彭王壮士" 今徙之蜀" 此自遗患" 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还有人说吕后睚眦必报,是个心肠狠辣的人。然而,作为宫廷斗争,哪有不惨烈?吕雉的确手段狠辣,前述的计杀韩信、烹彭越为肉酱并遍传诸侯、逼英布反等事例,这样的吕雉怎肯放过屡次三番威胁到其母子富贵的请对与政治对手?然而,戚夫人吹枕边风议立废易太子,确实不符合吕氏集团利益以及开国功臣集体利益的事。纵观刘邦议易太子事件,遭到满朝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大多数开国功臣,包括张良、萧何、叔孙通、曹参、陈平、周勃等人,其中太子少傅直接怼刘邦说:陛下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而号称当时“圣人”的叔孙通更是以死相逼刘邦“陛下必欲废通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谋生张良还为吕后献策叫她礼贤下士搬出“商山四皓”。因此,朝中如此多文武大臣反对戚姬要求易立太子之事,除了皇室利益、吕后集团利益、开国功臣集团利益外,客观说,太子刘盈肯定是一位深得人心的人,史记说他仁孝闻名天下,恐怕不仅仅如此,其人格魅力必定超凡,否则不会满朝文武,甚至一向不把刘邦放在眼里,也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来助阵太子。这种现象不能说不侧面反映一个问题:如果朝臣仅惧怕吕后,想来刘邦还在世,吕后不至于如此跋扈,以及能够权倾朝野。
此外,戚姬自身能没有问题?她所生儿子有何功劳或者说何德何能可以轻易废立太子?靠吹枕边风还是自己的儿子“类”刘邦就行了?何况在当时嫡长子继承制的情况下,仍然如此吹枕边风,似乎并不合适,有违背当时的人伦纲常和国家社稷宗庙制度。在当时的情况,她却不认为有错,可见其仍有错。
吕后作为帝后和后宫之主,本应温柔娴淑、知书达理、恭俭勤让、相夫教子,统领六宫,但她却在刘邦去世后,干涉朝政,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垂帘听政的后宫女主,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后宫干政先河,其称制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西汉宫廷政治和宫廷机构,影响了两汉乃至后世。史料中记载的吕后的确是一位见识卓著、刚毅果敢、手段狠辣的强势女主形象,宫外朝内陷害坑杀功臣,宫内庭前贬谪斩杀姬妾,手段皆极尽残忍,尤其是对戚夫人制造的“人彘”事件。
那么,刘邦一生不止之宠爱戚夫人,为何吕雉却唯独如此痛恨戚夫人?是吹枕边风还是抢太子位?还是威胁到吕后自己?大家说说你们的见解,一起涨知识。
张良 刘邦 吕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