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相亲 这几款价格不贵的豪华SUV正适合你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回家相亲 这几款价格不贵的豪华SUV正适合你"分享给大家!
金额之高,玩家之多,都超过以往。
而今年的红包战局,有三个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趋势。
首先,百度的入局,让人 " 猝不及防 "。
2018 年 4 月,百度金融拆分,独立运营,被命名为 " 度小满 "。
在金融方面一直不温不火的百度,终于幡然醒悟,开始逆势追击。
在 2018 年的下半年,度小满的广告漫天飞,可见投入匪浅。
而 " 红包 " 这个吸用户的利器,度小满自然不会放过。重金斩获春晚合作权后,它狂撒 10 亿红包。
多位业内人士将这称为百度的 " 搏命一击 "。" 再不撒币,百度连撒币的机会都没了。"
另一方面,在 2018 年的流量市场上,陡然崛起了一个全新的流量派系:短视频系。
2018 年上半年,抖音披露了其用户数据:国内日活超 1.5 亿,月活超 3 亿。抖音总裁张楠表示,截至 2019 年 1 月初,抖音日活突破 2.5 亿,月活突破 5 亿。
腾讯不想在短视频领域居于人后,也掷重金复活了一个产品:微视。
号称一年斩获 3 亿用户的快手,也成长为短视频领域的翘楚。
这些短视频玩家,正在进入红海杀戮阶段。它们将 2019 年视为 " 决战之年 ",认为这一年攸关生死。
所以,2019 年的春节红包活动,成为它们营销获客的第一战:抖音掷金 5 亿,微视撒币 5 亿,快手让用户瓜分 6 亿。不惜重金,只为博得头彩。
但它们的玩法却并不被看好。
" 营销同质化,基本就是集卡、分享、红包雨等。" 业内人士方伟表示," 这些玩法都被支付宝、微信玩烂了。"
而最最让人意外的玩家,是贵胄 " 云闪付 "。发红包,说白了,还是为抢夺支付用户。
2017 年年底,中国银联推出了云闪付,试图鏖战支付宝和微信,重新划分支付江湖。
如果是一般的小玩家,大家都觉得此举是痴人说梦。
但云闪付的背景极其雄厚,中国银联集结所有银行参战,说白了,就是 " 官方系 "。
中国正在成长为彻底的 " 无现金社会 ",银行自然不愿意被支付机构挟制。云闪付的出现,被视为官方试图夺回支付市场的先兆。
为此,云闪付也不惜重金。
2019 年的红包战场上,它极为高调:扫 logo,就可得最高 2019 元的红包。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 云闪付已拿下 2020 年春晚红包赞助权。"
新玩家崛起,老玩家也没闲着。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19 年至少有 50 亿的资金进场,加入红包大战。
红包大战,已演变成红包恶战。
04 社交金融
微信,曾经创造了一个红包传奇。
" 微信红包的用户留存率,高达 20% 以上。" 某头部公司的数据监测人员何西透露。
假设一个红包的金额是 1 元,20% 的留存率,就意味着一个用户的获客成本,只有 5 元。
在 " 流量贵如油,获客难如天 " 的时代,如此低廉的获客成本,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互联网专家包冉认为,红包也是留存用户和盘活用户的利器。
" 微信红包激活了 50% 的存量用户。" 何西称,红包简直就是一点就着的炸药包,整个微信的数据被彻底激活。
2014 年的除夕夜后,外界盛传,微信支付用户一夜突破 1 亿。
不过,微信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博客天下》曾报道,时任腾讯财付通公司副总经理吴毅表示,这个数字 " 传得太夸张了 "。
但不可忽视的是,微信支付能有如此之高的留存率,是因为社交关系的绑定。
你和亲朋好友一起抢了红包,就已经加了好友,微信成了交流工具,难再删除。
因此,红包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社交和支付。但是,最近两年的红包玩法,似乎和金融、社交关系不大,大多是为了凑热闹的 " 自嗨 "。
拍着视频、转个微博给红包,更多的是简单营销。果不其然,何西发现最近两年,红包的神奇功效正在失灵,部分红包玩家的留存率,低到只有 1%。
这其中,还有很多羊毛大军,薅过一遍就撤。
"1% 的留存率,还不如做普通广告的留存率。" 何西称,这是因为用户都是凑热闹的,可能并非 APP 的目标用户。
陈静已将她的 " 红包 " 分组删除,只保留了支付宝和微信。
" 很多 APP 的玩法都很奇怪,不是让我体验它们的产品,爱上它们的产品,而是为了发红包而发。" 她表示。
何西认为,红包的精髓,就是社交加支付,如果 APP 中没有这两项功能,就很难激活红包的神奇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的红包活动,很难迸发出微信当年的能量的原因。支付宝似乎念念不忘一个 " 社交梦 ",在红包设计中,无所不用其极地想加上社交功能。
但已被定格为支付工具的支付宝,怎么可能成为第二个微信?在支付场景里去聊天,你也会觉得不安全。
各尽其责,则天下太平矣。
何西称,很多红包玩家都没搞懂红包的精髓所在,都在自嗨,沦为陪跑。
这场持续 6 年的红包大战,开始失去原味和年味,营销味泛滥。用户也开始对此变得反感。" 别让红包毁了我们的春节。" 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 ……
*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