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老酒不会这6句行话?那你可能会血本无归!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收藏老酒不会这6句行话?那你可能会血本无归!"分享给大家!
很多酒友都喜欢收藏一些老酒,一方面是爱好,而另一方面是酒越藏其价值就越高。但收藏老酒这方面还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你不懂其中的门道,贸贸然就闯进这个圈子,不仅不能够收藏到自己满意的好酒,反而会被骗的血本无归!如果你不会这个圈子的行话,一进去别人就明白你是新手了,那样被骗的几率大大的上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圈子的行话吧~
什么叫压盖、旋盖、塑盖
压盖:就好比啤酒盖一般,是采用压盖封口技术。
旋盖:就是说,采用金属铝旋转的方式封口技术。
塑盖:是指采用塑料盖封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酒类常常采用这样的封口技术,并且还要在塑盖外封膜,然而封膜的好坏还能看出酒的品质及价格。
白瓷瓶:是指陶瓷瓶的一类,在19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此类瓶体做为高端瓶型出现较多。此类瓶的特点是,在强光下也无法打透里面。
白玻璃瓶:此瓶是乳化瓶,是两个半拉瓶结合而成的,因此在瓶体外能发现有合缝线。此瓶体光滑、光亮,非常适合茅台的包装需求,可避免强光直射入内发生化合反应,也弥补了土陶瓶易碎的缺陷。
老假酒、假老酒的文字游戏
老假酒:是成年的假酒,首先年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不是真酒。
假老酒: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假冒老酒出售。
后封膜、后贴标、打孔此为造假三部曲
后封膜:使用真酒瓶,将假酒注入后再次封膜当真酒出售。
后贴标:在真酒瓶上,使用更加年代久远的老标签,卖出更高的价钱。
打孔:在酒瓶上打孔,换酒或者为跑酒增加重量,此也为造假手段。我们在细微的位置检查,如酒杯后、飘带下等不明显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要对品牌各年代的酒使用的酒瓶、帽盖、商标、防伪等标志性的细节加以认知。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后封膜、后贴标加打孔老酒造假三部曲
后封膜:后封膜属于造假的现象。比如某些酒经过若干年后出现跑酒,造假者撕掉原来的膜,重新注入部分新酒,达到品相完美,而后再附上一层膜,这就是后封膜。
此外,某些老酒因为时间长远,膜较脆或已脱落,酒的价值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酒的收藏鉴定,造假者为实现高价销售,重新再封上一层膜混人眼目,也为后封膜。
后贴标:在老酒收藏过程中,造假者针对某些年份较晚的酒,撕掉原标,换上年代更为久远的酒标,以此充当年份更早的酒谋取更高的利益,视为后贴标。
打孔:打孔即在瓶子上钻孔,然后注入酒,增加酒的重量,或者换酒。这种手段主要出现在茅台酒上,但近年连郎酒也有此造假出现。打孔的地方主要在一些不明显看到的地方,例如:酒标后、飘带下、盖顶和盖侧面等。这些地方由于位置不明显,通常容易被收藏者疏忽。
黑酱、红城、地方国营名酒的行话
黑酱/黄酱:酱瓶茅台,当时的专供茅台。瓶子是偏黑土黄色的,叫黑酱;瓶子是黄色的,叫黄酱。
红城董:酒标上商标图案鲜艳,红色的圈环、红色的火炬配以红色“红城”二字,寓意董酒的产地遵义是红色之都,俗称“红城牌”董酒。该牌从七十年代初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
蓝董:1981 年,蓝董取代白底黑边董酒被推向市场,该酒酒标为蓝白相间,故俗称“蓝董”,使用至1983 年。
白董/红董/褐董:1983年,“白董”问世,该酒酒标为白红相间,为了与之后的“红董”相区分,藏家称之为“白董”。1989年,红董问世,其酒标由于通体红色,故名“红董”。20 世纪90年代初,褐董被推向市场,该酒因酒标呈黑褐色而得名。
地方国营茅台:1983~1986 年,三大革命背标结束使用,外包装仍然采用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开始采用的棉纸包装。俗称“地方国营茅台酒”。
四大、八大、十七大不是会议都是酒
四大、八大、十七大等其实就是中国五届评酒会评选出来的中国名酒。
四大:1952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四个国家级名酒: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此时还没有五粮液。
老八大:1963年,中国第二届评酒会评出了八大国家名酒,即古井贡、茅台、董酒、汾酒、五粮液、西凤、泸州老窖以及全兴大曲,又称“老八大”。
新八大:1979年,第三次评酒会上,西凤酒、全兴大曲不幸落榜,剑南春、洋河大曲取而代之上榜,成为“新八大”。
十三大: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十三种名酒: 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 、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
十七大:1989年第五届评酒会评出十七种名酒: 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 、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
了解了 这些圈子中的行话,至少不会被别人一眼看出来是否是新手,这样被坑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哦~大家都知道这些行话吗?
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