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到用了解酶(4)你知道吗,大多数的面食加工过程中都有酶

导读: 你知道吗,大多数的面食加工过程中都有酶的作用在所有的面食加工过程中,都会涉及酶,因为面粉含有谷物内源酶,只要混合了适当的水,这些酶就会产生作用。比如说,用热水和面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从吃到用了解酶(4)你知道吗,大多数的面食加工过程中都有酶"分享给大家!

终于,在陆续播报完语、数、外和文综的考纲之后,今日迎来了2019全国高考中理综(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考试大纲的专业解读,从而把握高考脉搏,优化调整我们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物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9物理考试大纲的变化

变化一: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二: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三: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四: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变为“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变化五: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等,通过分析推理做出正确判断。试题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该题属于较难的试题。

物理考试大纲的变化解读

1.考点内容不变

2018年和2019年的考试大纲中考点、考点级别、考点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均无大的变化。现在正处于新旧高考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考点内容的几乎不变是为了保障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这就预示着高考命题也会保持稳定的原则,即继续坚持“一体四层四翼”的原则不变。

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于一体的核心立场,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为考查目标,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为考查要求。所以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方向上和难度上会与2018年基本持平。

2. 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变化一、变化二、变化三和变化四都是考核目标指导方针的变化。变化一加上“思想道德素质”,这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保持一致的,高中物理的教学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变化二加上了“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变化三加上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变化四加上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8年发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中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物理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变化四与这一核心是相通的;

物理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要素就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质”"变化二和变化三也就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要素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考纲这一变化是源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发挥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

所以2019年高考命题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那些联系学习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实验中可能会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题型示例变化

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指引着高考题的方向,也就像高考题的影子,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换后的题用引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由此可见万有引力与航天在2019年高考命题中仍是高考热点。

2019物理备考建议

1.把握主干"注重基础

高考考试大纲中考点内容没变化预示着高考命题会继续保持稳定,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考纲中的主干知识年年必考,具有连续性,所以备考中对主干知识要足够重视,重点发力。

例如共点力平衡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天体运动、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等,每年都会考,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总结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估计试题的难度与2018年一致,所以备考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尽量少做一些偏难的题目。

2.重视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源于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所以物理备考中也要重视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要素目标和科学思维要素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备考中要注意增加一些联系生活和联系实际的STSE物理问题,实验题中要重视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这样有利于体现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航空航天等社会热点

2018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国发射卫星36次,美国28次,俄罗斯17次,在次数上勇夺2018年全球冠军。北斗地图APP于2018年5月1日正式上线,12月27日,北斗系统通过1年19星的密集发射,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现已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迈入新阶段。

嫦娥四号更是压轴大戏,并入选了2018年全国十大新闻,2018年5月21日,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 “鹊桥”是世界首颗运行于拉格朗日-2点的通信卫星,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

高考命题很可能以这些航空航天的热点问题为情境设计问题,另外,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也要引起关注,比如港珠澳大桥施工中我国自创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海底沉管技术,高考命题很可能以此为情境设计运动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或能量问题等。

2019年高考处于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三物理的复习备考工作要紧密依据考试大纲和说明的要求和导向,优化备考策略,稳中求进,抓细落实,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019年高考一定会再创辉煌。

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9化学大纲变化解读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相对于2018年的大纲无明显变化,稳定的考试指向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复习教学。

分析近几年考试大纲的调整情况(特别是2017年的大幅度调整)可以为我们的备考复习指明方向:在认真复习主干知识的前提下,应重点关注高频考点及知识盲区。

1.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

关注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部分

关注电子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化工生产中的条件控制(pH调控和温度调控),学会从化学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释有关反应现象。

3.有机化学部分

关注根据信息(直接提供信息或信息隐含在题干、流程图中)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4.化学实验部分

高考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要关注实验装置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5.教材版本部分

关注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教材的差异,复习时取最好的并集;研究教材的各种板块,如思考与交流、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练习与实践、问题解决、学与问、实验等,它们与教材具有同等命题效力。

6.题型训练部分

经典题型不会每年都考,不等于不考,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无机框图推断等。对于必考题型,如工业生产流程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模训练,培养学生在陌生情景中,根据已有经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2019化学大纲变化解读

1.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选择题中通过成语、诗词等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古代的化学生产工艺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通过古文或谚语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类考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试题会一直成为今后高考的热点题型。

2.图表信息,考查知识获取能力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生应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存储。与之对应,高考化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图表题。

这类试题以图像、统计图、表格、模型等为信息,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表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无机化工生产流程图、有机推断与合成图、实验流程图等也属于图表),这种考查方式是化学学科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具体体现,是高考的主流题型。

3.原理综合,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在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的四道化学题中,有一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化学原理综合题的命制具有广阔的空间。这道试题通常以新材料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或对污染的治理、重要物质的制备或性质等问题为切入点,将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还会涉及图象或图表,题目的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较多,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变化观点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以真实的情景为依托,要求考生能够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通过化学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定量实验,考查综合实验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考题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教材内容到实际应用,这是高考中加强能力测试的必然走向。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是化学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因此定量实验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定量实验题的特点是阅读量大,信息多,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定量角度考查考生的计算推理能力。

分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则是通过实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二则是通过计算进一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或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解答这类题目必须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技能。

5.宏微结合,考查物质性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层面研究物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用微粒的观点审视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化学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预计,体现宏微结合观念的试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例如,给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推测其性质,或给出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组成。

6.试题选材,注重态度责任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中较高层次的价值追求。2018年高考试题的设计借助多种素材、知识点及情景设置不同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突出化学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赞赏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帮助学生建立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等理念。

预计2019年高考的化学试题仍然会以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污染的治理或废物利用等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 李万春

李万春"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武进区首届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潜心研究高考,成果丰厚。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教研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40多本教学辅导用书。

2019生物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新鲜出炉,考纲和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及必修部分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部分的考查内容没有改变,只是考试说明中生物技术实践部分做了一点微调,增加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同时题型示例中增加2018全国卷2"3题、2018全国卷1"3题和2018海南卷,30题。

即整体结构维持稳定、局部微调,这种变化表明高考总的命题方向将继续朝着素养考查稳定推进;知识内容的局部微调也仅仅在选修一部分,涉及部分考生。

生物考纲与说明内容的解析

(一)考查方向体现核心素养

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增加了一段关于考核要求的表述。表明高考在能力要求上会更加注重素养考查及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加关注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查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新方向。

生命观念是指对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本身学习的同时,相应形成的观念认识,这里的生命观念,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或对生命特征进行解释后形成的抽象的观点,也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现象的观念和思想方法。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近年高考题已经有所涉及,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科学思维体现在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探讨、阐释或论证的过程,其中涉及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作为高考题目,科学思维主要是以基于证据的阐释或论证的面孔出现,近几年的高考题已经对此进行了多次考查,而且势必会成为命题的重要方式。据统计,2017年课标Ⅰ卷生物试题中4次出现解释原因类的设问,2018年课标Ⅰ卷生物试题中5次出现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等类型的试题。

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0题(题略)题中设问的解释原因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支持,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或合理性。这是在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最能体现思维逻辑和论证严密性的展现形式,这也将继续成为高考题命题的特征,高考也将延续这种设问形式。

科学探究作为上一轮新课改的关键词,近20年来已经在高考命题中成为常客,是高考题中重要的考查形式。它往往以热点课题为情境,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控制变量、方法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形式体现出来。科学探究注重形式上的逻辑严密性,因此注重在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过程中体现实验设计的原则、变量的控制及结果的合理性等。

社会责任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后,对生命现象、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如生态环保意识、爱国情怀、造福社会、崇尚生命等观点,在高考题中一般不会着墨太多,可能会融合于某种形式的考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二)命题重点仍在主干知识

作为高考命题和备考的指导文件,生物考纲和考试说明历来重视双基。不但如此,考纲所列考查内容的要求层次也基本维持稳定不变,体现了高考命题风格的成熟稳定与连惯性。

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剖析与运用,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知识的挖掘、对比、剖析、运用,是近些年命题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生物学知识主干主要包括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代谢的基本过程、遗传方式与过程等相关问题、进化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稳态与调节的过程与方法、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作为高考命题的“四大金刚”,代谢、调节、遗传、生态,是非选择题命题内容主干中的主干,其命题形式尽管多变,但是一般离不开其知识框架的主体。例如,代谢一般不偏离诸如光合呼吸、酶的作用等,而且多以曲线或实验形式呈现;遗传部分多见遗传分析、杂交实验的设计与分析、遗传育种方法与过程等,调节部分则常见稳态的维持、反馈调节过程、神经激素调节方式与特点等,生态部分常以生态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2题(题略)考查遗传分析,重点体现对分离定律、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与伴X遗传的区分、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判断等,考查点均在对主干知识的剖析与运用,考生只有熟练掌握并能娴熟驾驭,才能顺利解题。

(三)夺分热门仍是实验考查

实验的考查最能体现考纲要求的几个能力考查,无论是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还是综合运用能力均能在实验考查中得到体现。实验设计与分析历来是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集中点。实验考查的形式多变,既有传统的光合呼吸实验、遗传杂交实验、神经激素调节实验、也有近几年才出现的分子遗传实验、模拟生态实验等,既有书写实验过程、实验思路的,也有表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的,考生需要在变化的实验情境中剥离出有价值信息,运用实验设计方法,正确解题。

如2017年新课标卷I第29题(题略)考查实验思路,所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实验分组、变量处理、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处理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则注重说明结果与结论的相关性等。

(四)变化涉及选一酶与实验

2019年考试说明知识范围要求的变化集中在生物技术与实践部分,表现为一变一增加:“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改变为 “5-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增加部分内容为:选修一中增加了:“5-2 酶的应用”,包括:“(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3)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另外,5-3中增加“(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考查点调整内容为增加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增加的内容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电泳等内容。

笔者认为,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知识考查可能会有所扩展,除了考查原有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常规传统发酵以外,还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及相关扩展知识,关于这点变化,在教学和组织复习过程中应予以关注。至于微生物实验技术、植物体内有效物质的提取等,还将一如既往地作为高考考查点,不会改变。

对2019高考生物备考的建议

对于2019版生物高考考纲,建议教师首先,从总体要求出发,特别关注能力的考查方式、方法,把握高考命题的脉络,紧扣后期的高考复习,使复习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其次,复习重点仍然把握好复习主干,舍弃偏难怪,重在基础与落实,对待基础知识,特别要学会知识的有效运用而非简单记忆,这样才符合高考的选拔标准。最后,要关注选修一的变化内容,要通过仔细分析、达到有效应对。对高考和说明中的此次变化,复习过程中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必惊慌失措、乱了复习重点。

来源:大帝教育中学部(

重庆大帝学校官网:http://www.dd-xx.com/

化学 高考 历史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