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谒大箕教堂记

导读: 车行至大箕,玫瑰教堂是极好找的,顺着向导牌上的介绍,远远的就可以望见一处高地上矗立着一座敦容的古堡,我确信那便是玫瑰教堂之所在而无疑了。上世纪初,各地都爆发了义和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夜读 | 谒大箕教堂记"分享给大家!

作 者:吴凯旋(中北大学在校学生)

主 播:文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文钊

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度过

美好的睡前时光

谒大箕教堂记

01

听闻大箕教堂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只是可惜没有机会,迟迟不得成行,今日得以谒见,心情自然是不言而明了。教堂建在一片古堡当中,而古堡则附着在一方庞大的磐石上,在无际漫野之上,这一方磐石恰如茫茫浩海当中的一艘诺亚方舟,载着希望,载着信仰,寻求彼岸。似乎宗教大抵是这样,否定之后再肯定,首先告诉信众世间一片苦海,让大众无所适从,然后再高屋建瓴,传教布道,到达生命的彼岸,基督教如此,佛教亦如此。

若如此来看,似乎在此地修建教堂实在是上天注定了,那磐石因了这古堡而有所承载,那古堡也因了这教堂而有所庇佑。

02

拾着陡峭的台阶步步而上,粗砾的砂石,斑驳的青砖石瓦无一处不体现着晋城建筑的传统风格。穿过悬挂着“天主堂”的阁楼之后,高耸的建筑映入眼帘,那便是天主教堂了。

还是石阶,石阶使人疲累,也使人崇拜。玫瑰似的曲线为顶,在澄澈的蓝天映照下显得格外唯美。中国传统的青砖代替欧式的大理石,石灰弥缝,显得这座建筑十分的精致。这建筑注定便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砂石石柱的科林式柱头,底配传统石鼓柱础,自然而又不自然。耸立的眺楼,高高的圆窗或是为适应北方多风的环境,或是吸收罗马式建筑的风格,总之以这种风貌呈现出来。十字架的符号若隐若现隐藏在教堂的各个角落,或是插在穹顶,或是绘在墙上,甚至教堂整体布局都是一个拉丁十字,这显然又是受到了罗马式建筑的影响。

这一切看来都那么的正常,但是隐隐还是会觉得不正常。这种风格的建筑,是中国人所建不来的。事实上,这是荷兰籍的神父在此修建的。上世纪初,各地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外国传教者也遇到了麻烦,于是他们向圣母玛利亚发愿,若是得以和平度过此劫难,便在此地修建教堂,供养圣母。结果是他们果然平安度过了,也因此他们买下了古堡,在此地辟建教堂,也就是中国人讲的还愿。至于神父在此平安渡劫是否是圣母襄助不敢乱言,然而这无疑与大箕人信仰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信仰这样包容的国度,包容到我们所不能够想象。盲目排外的运动毕竟只是偶尔,大多数时间中国人还是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佛教东来便是一例,如今已经很少人知道佛教竟不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了。百年来大箕信徒默默地修缮着罗马式的建筑,除了融入了一些中国的元素,其余都是保留着原有的风格,看着砖瓦之间的白石灰,高高的谯楼,我不由得深深地折服中国的信仰自由了。

绕过后面,听见堂内有信徒在跟着神父唱经,因为不懂,所以只是悄悄的掀开帘子瞥了一眼便速速的离开,这里面坐着的或是耄耋老人,或是收完秋回来便赶来来此听经的农人,或是退掉俗事专以来此地学习的年轻人。看罢此景,不觉感慨,人终归啊还是要有一点信仰的,同时我又愈发折服中国包容的精神了。

03

兀立在教堂门口瞭观远处,群山连绵,云海缭绕,而自己不过是这“沧海一粟”,“瀚海孤舟”,不免猛然间觉得自己的渺小,而顿悟宇宙的广博,因此我们终究需要靠信仰活下去。远处新建的宝塔已然完工,游人如织,而这畔的大箕教堂依旧形如往常,迎来送往着朴素的信徒们……

作 / 者

中北大学在校学生

吴凯旋

征稿

如果您热爱写作,可以把您的原创文章发送至邮箱775163754@qq.com,与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去过玫瑰教堂的亲

点一下小花花吧

教堂 罗马 荷兰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