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活化石,一场少见的尧古村傩戏

导读: 二是傩堂小戏,在傩坛和高台均能演出。 这次我们看的就是祭祀傩戏,村中的几位老人身着传统的红衣,头上包着红布,然后每个人都要带一个属于自己角色的面具。 这次纯属表…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国戏剧活化石,一场少见的尧古村傩戏"分享给大家!

贵州是一个有着浓厚人文色彩的地方,每年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都会慕名而来。荔波是距离贵阳比较近的一个县,这里除了著名的荔波小七孔,大七孔。再有的就是这大山深处的人文历史,这次来到荔波县永康水族乡的尧古布依寨,寨子里住的都是布依族。这是一个山清水秀,原生态的古村落。村前小溪潺潺,村中杏花绽放,由于这里年平均气温保持在十六度左右,所以杏花和油菜花一般都会在春节前绽放。

这里房屋是具有布依族风格的“吊脚楼”。寨子里的人自己做染料加工衣服,有古老的造纸工坊,每家都有自酿的梅子酒,寨子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这活化石的戏剧,傩戏表演。

傩戏是由傩舞演变而来,傩舞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古时候都是用来驱除鬼怪和瘟疫。傩戏被称为 “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

傩戏的演出剧目不多,内容也较为简单,大都与宗教和驱除瘟疫,祈福有关。傩戏起源于两方面,一是从请神的需要出发,二是从娱神娱人的需要出发,表演一些与请神法事无关的剧目。傩戏可分“正八出”和“外八出”两种。“正八戏”统属巫教仪式,“外八出”是有情节的折子戏和连台大戏。

傩戏剧目可分三类:一类是正本戏,多属巫师作法事必须唱的,这类剧目宗教色彩浓,情节简单,戴面具演出,多唱巫腔。

二是傩堂小戏,在傩坛和高台均能演出。这类剧目宗教色彩淡一些,世俗及娱乐成分较重,常在法事程序中的"唱戏"部分演出,表演有一定的程式,唱腔有一定的板式变化。

三是一些称为"外台戏"的戏,如《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这类剧目戏曲化程度较高。傩戏剧目一般唱多白少,但也有一些白口戏。演出时以各地方言为主,生动朴实。

这次我们看的就是祭祀傩戏,村中的几位老人身着传统的红衣,头上包着红布,然后每个人都要带一个属于自己角色的面具。这位一身红衣的老者应该扮演的头领,他口中念念有词,至于念的是什么,没有人听得懂。手握一把桃木短剑,先是在供桌前叩拜,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开始表演,表演中会不停的变换各种动作。

这一段结束之后,敲锣鼓的人走在前面,首领领着众人一起围着村中转一大圈,然后来到村中间的祭祀坛,进行最后的祭祀。这次看到的傩戏是村民自己组织的,每年他们会在固定的日子祭祀。

这次纯属表演比较简单,傩戏在贵州比较多见,但是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会这种戏剧的,都不愿意学,会表演的都是老年人。传统文化还是需要传承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这些古老的戏剧永远传承下去。

尧古村位于贵州南部,全寨共有63户234人,全部为布依族。位于荔波县内,处于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距县城18公里。

贵州 游记 西游记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