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上的黑斑羚成为狮子的美食竟然是因为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非洲草原上的黑斑羚成为狮子的美食竟然是因为"分享给大家!
黑斑羚是我们在非洲最容易见到的羚羊了。不管是在南非的灌木树林还是东非的稀树草原,都有着它们的身影,整个非洲散布着超过200万只黑斑羚。
这种身形纤细灵巧的羚羊一开始可能很吸睛,但是因为数量太多,没过多久就会让大家审美疲劳,从一开始的“快看!黑斑羚诶!”变成“又是黑斑羚啊~”,到最后连相机都懒得举起来了。
可若是真的追究一下为什么这种羚羊数量那么多,就会觉得黑斑羚还真是一个牛气哄哄的物种。那么这些家伙的牛逼之处体现在哪呢?(敲黑板,重点来了!)
非洲的植食动物很多都分为草食者和灌食者。即有些以草为主食,有些以灌木为主食,甚至还有些动物专门吃高草,有些动物专门吃低草,分得可细了。
而黑斑羚却完全不挑食,有啥吃啥。随着旱季和雨季灌木和草的丰富度及营养变化更改自己的食谱,被称为“混合型取食者”,这就让它有了相较其他羚羊更广泛的适应性。
黑斑羚非常喜欢集群,“羚数众多”的情况下,大量的耳目给它们提供了最大的安全感。
雌性基本上都是以群体形式出现,而公黑斑羚长大离开原先的群体之后,也会立刻组成单身汉俱乐部。有的时候它们还会和狒狒混在一起,不仅取食狒狒从树上掉落的食物,还借助狒狒居高临下的优势进行警戒。
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黑斑羚群体会像炸了一样,大家各自四散奔逃,分别逃向不同的方向,若是捕食者经验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很容易懵圈,不知道该追哪个好。那跑散了以后咋办呢?黑斑羚的纤细的脚上有一丛黑毛,里面藏着个腺体,能在它们经过的植物上留下气味讯息,让跑散的大伙儿之后再循着气味慢慢地找回来重新聚在一起。
就连生娃,黑斑羚都喜欢扎堆——几乎所有的小黑斑羚都会在三周的时间内集中出生,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小崽子,总不能都给一下子吃完吧——黑斑羚就是这样来保证自己种族的延续的。
但不管怎么费尽心思,黑斑羚还是很不幸的得到了“狮子的麦当劳”的称号。这个绰号部分来源于它屁股上的黑色斑纹,和尾部的黑条纹一起正好组成一个“金拱门”。
当然它们可不是故意要把自己当成快餐广告,这个M字实际上是个“跟上我”的信号,很多动物都会用屁股和尾巴做出类似的表示。难道是为了避免走散吗?
对于黑斑羚来说,更大的意义可能是:若是前后都有同类,则不论捕食者是在前伏击或在后追击,夹在中间的那只显然是最安全的。垫背你来,送死你去,我就溜了, 告辞!
然而,黑斑羚的数量那么多,不被吃掉一点也说不过去。事实上,黑斑羚的天敌远不止狮子(狮群可能还嫌它们个子太小肉不够分呢),花豹、猎豹、斑鬣狗、胡狼、狞猫、蟒蛇、甚至公狒狒都可能拿它们打牙祭。
每年的5月黑斑羚的繁殖季,也是捕食者们的“黑斑羚美食狂欢节”。
雄性黑斑羚在荷尔蒙的驱使下,通过打斗相互驱逐,建立领地,将尽可能多的雌黑斑羚圈入自己的领地内,并与它们一一交配。这段时间内,美色胜过了一切,雄性黑斑羚不吃不睡不理毛,浑身散发着骚气成天吼叫,除了保卫领地、和其他雄性打斗,就是和一个又一个雌性交配。
疯狂纵欲的结果,就是很多占据领域的“老大”差不多在7-8天(运气好的能坚持到30天)之后就“精尽羚亡”——因为不吃不睡又耗尽了体力,而轻易地沦为捕食者的猎物。随后这地方的“老二”再顶上来,心甘情愿地重蹈“老大”的覆辙。
色字头上一把刀,黑斑羚就是这样成为了“狮子的麦当劳”。这是非洲大地上又一个富含哲理的故事……
以后去非洲草原,再看到黑斑羚是不是都有点无法直视了?
非洲 草原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