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收缩海外业务 重压之下恐难过冬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ofo收缩海外业务 重压之下恐难过冬"分享给大家!
有消息称,半年来不断收缩的ofo海外事业部已经彻底被解散,其海外业务或许也将随之彻底退出。
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近日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陈钰瑄宣布部门解散。该事业部的50多名员工只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调岗至国内业务部门,在今年4、5月之前都只发放一半薪水,届时将有赔偿方案;二是1月10日之前离职,12月及1月薪水正常发放,没有赔偿;三是1月10日之前不离职或转岗,12月薪水发一半,1月薪水不发。
半年之前,ofo才宣称海外业务已进入第二阶段,将深耕部分优质市场。期间,该公司的海外事业部更换了两次负责人,然而这些负责人似乎都没能成功拯救该公司的海外业务。ofo在7月6日第一次更换了海外业务负责人,由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接替原来的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张严琪。彼时的ofo称,将深耕新加坡、美国、法国等规模大、增长迅速的重点市场,优化海外团队结构提高效益,实现海外运营的商业价值。
到了11月,ofo第二次更换海外业务负责人。11月28日,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发表全员公开信,宣布公司将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海外运营事业部设立新的负责人,由陈钰瑄担任总经理。
并且此前ofo还宣称,截至5月,ofo美国一季度订单量突破100万单,ofo新加坡累计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但是这只是表面看起来光鲜,实际上,ofo在这两个地区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在美国,ofo在8月31日全面退出美国西雅图市场,并将45天内退回用户押金。西雅图是该公司在美国为数不多的的几个市场之一,其投放的单车也被当地回收中心以3美元/辆的价格回收,该公司在美国的三名高管也随之离职。
而在新加坡,ofo在10月主动向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申请减少投放数量,由2.5万辆缩减至1万辆。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无力处理自身多余的单车,新加坡陆路交通局12月表示,截至11月1日,除了ofo以外,获得在新加坡运营许可的其他6家公司都已经移除多余的单车。
为此,新加坡陆路交通局向ofo发出通知表示,将可能采取相关执法措施。根据新加坡法案,共享单车运营商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将面临最高10万新元的罚款、责令要求减少单车数量、暂停或撤销运营执照等处分。
ofo四处收缩业务,只为缓解资金链压力,但这恐怕仍是无济于事。根据《证券日报》报道,从2019年12月19日到2019年1月2日的半个月内,有近24万用户退回了押金。但是这一数字相比于该公司超过1300万的押金排队人数仍然是杯水车薪。
目前看来,在巨大的资金链压力之下,ofo恐怕已经难以熬过这个寒冬。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司 ofo 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