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角度解释:为什么黄金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科学角度解释:为什么黄金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分享给大家!
宣城市新四军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吴世怀 郭晓辉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23期
三、深化宣城市新四军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是一篇大文章。近几年,全国有许多地方在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品牌上思路开阔,形式多样,效果突出,以此带动了文化经济的“双丰收”。有鉴于此,宣城可充分利用现有新四军资源,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1、充分利用新四军的重大影响,宣传推广红色宣城,扩大宣城知名度
凡是上过学,了解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新四军,知道皖南事变,知道泾县。但知道泾县归属宣城的人可能不是很多,曾经就有领导考察泾县时表示,不知道泾县是宣城市的一个县。建议利用新四军的重大影响,大力推广红色宣城,扩大宣城知名度。
用好各类载体,在宣传的广度上下功夫。比如,通过各类媒体向世人宣传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在宣城,皖南事变发生地茂林在宣城,宣城是块红色土地。公路是重要的宣传平台,可在宣城境内公路及其出口,设置沿路广告牌,突出宣传宣城的红色元素。宣城城区路网命名中,多采用体现宣城红色文化内涵的人名、地名。利用公共阅报栏、宣传橱窗、公益广告牌、公共场所大屏幕电视等公共设施,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将红色资源融入其中。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烘托宣城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每一个来办事、游历或路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办好历史研讨会,在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皖南事变50、60、70周年,都举行过大型纪念活动,但周期相对较长。可以拓展举办纪念活动的范围,如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二支队进驻狸桥,是新四军“东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举办新四军东进研讨会,还可就新四军军部在皖南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民运、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规模可以是全省或全国性,也可以是跨省区域性的。让各种大型纪念活动和研讨会,不间断地举行,几乎每年都有,以活动的高密度性,强化人们对红色宣城的认知度。
谋划好重大主题活动,在宣传的影响力上下功夫。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结合宣城红色资源和党史纪念日,策划开展各类红色主题纪念活动;以宣城市为单位开展或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赞助开展以“云岭”、“铁军”等新四军文化符号命名的一些重要主题活动,像体育比赛、质量评比、文艺演出等,如有可能,可以固定化、长期化,有望进一步扩大红色宣城的知名度;加强与省内和周边江苏、浙江等红色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或承办各级各类旅游推介会、展示会等活动,打响宣城红色品牌。
2、充分利用新四军的革命遗迹,提升红色旅游质量
旅游是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近来年,我们红色景区游客接待量基本维持一个常量,旅游综合收入也止步不前,红色旅游发展遇到瓶颈。究其原因,恐怕最大问题还是缺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项目。要让游客感到有想头、有转头、有看头,能回味,留得住,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发出具有我们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红色旅游质量。
整合旅游资源,发挥红色旅游优势。宣城已形成红色文化体系。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东南局在云岭驻扎过,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宣城战斗生活过,有一系列的圣地遗址、纪念碑、烈士陵园等,这些革命纪念地在宣城境内是星星点点而又连成一片,还有许多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故事,以及军民鱼水情的事迹在流传。同时,宣城地处江南,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产地、历史文化村落众多。红色旅游这道主线可以同欣赏青山绿色的江南风景、领略徽风皖韵的民风民情的副线相辅相成。让红色旅游与绿色观光、人文观赏结合在一起,来做多层面的文章。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丰富旅游内容和形式,满足现代人喜欢体验性活动需求。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如:在“古田会议”展馆,游客可以穿上粗布红军服真实演绎“古田会议”场景;在闽西红军长征园,游客穿草鞋、红军服,吃红米饭、南瓜汤,真正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在井冈山、瑞金等地“原生态的历史”被搬入景区,游客们可以舂米、打铁,可以身着农衫挑着稻谷在黄洋界上重走毛泽东、朱德挑粮的小道。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的做法,根据新四军在皖南生活、战斗的情景,设计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沿着周恩来皖南之行线路,重走一遍,其中可以有漂流、步行、骑马、射击等具有现代气息的体验活动。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满足现代人精神追求。外地一些红色景区,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再现当年艰苦奋斗的岁月,演绎无产阶级革命情怀,如:延安市的大型实景演出“延安颂”和“梦回延安保卫战”、井冈山市的“井冈山”、临沂市的“蒙山沂水”、重庆市渣滓洞的夜间实景演出等,都成功地抓住红色精神的内核,受到游客欢迎。我们也可以尝试创作以歌舞为表现形式的情景剧“皖南事变”“七女跳崖”等,从而将新四军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外化”出来,让游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接受一次纯粹的精神洗礼。
3、充分利用新四军的精神文化遗产,打造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平台
新四军的精神文化形成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源泉。用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培训教育人们,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支撑。
结合开展党性教育,建设干部培训基地。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红色资源,建设干部培训基地,对党员干部进行生动有效的党性教育,井冈山、延安、红安、遵义等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井冈山、延安等地干部学院为中央直属;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是湖北省委直属单位,与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院校相衔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有关班次每期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学员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年培训学员3000人次以上。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在遵义市委党校挂牌成立,为省市共建共管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13家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我们可以借鉴上述成功做法与省委党校或更高一级党校开展合作办学。学校可以挂靠市委党校,也可以借鉴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模式,在云岭就近选址建设。开设拓展训练课,结合新四军红色资源特点,将拓展训练的一些课程融汇到历史场景中。通过高层次的合作办学,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将宣城建设成全省、全国闻名的干部培训基地。
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功能,建设群众教育阵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有其独特政治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四军精神文化遗产,建设中国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群众思想阵地,推动宣城文化强市建设。以反映新四军为内容创作一批地方戏剧、歌舞、小品、快板等,送到农村、送到社区,登上群众舞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编写不同形式的新四军历史普通读本,送进中小学校、送进农家书屋、送进社区学校;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新四军历史知识竞赛等。
4、充分利用新四军人脉资源,推动宣城经济社会发展
良好的人脉资源可以为宣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润滑剂和助推器作用,加强与新四军老战士和其后代通联,巩固不可多得的人脉资源。在宣城战斗生活过的新四军老战士包括他们的子女,现在或曾在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工作。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宣城的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我们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做好通联工作。如,可在省城、在北京与曾战斗在宣城的革命元勋和其后代,以及一些领导、专家学者举行共商宣城发展的座谈会。“两会”期间,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借机拜访在国家部委办或央企工作的元勋后代,请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经常邀请老战士和其后人到宣城来走走、看看,增加感情联络。
云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新馆
发挥新四军资源品牌效应,广泛结识人脉资源。新四军在党史、军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其怀有敬仰之情,而新四军在宣城留下的丰富资源,是我们独有的品牌。我们应改变传统人脉的观念,扩大人脉资源的视野,热情接待前来参观访问的社会各界人士,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在宾至如归的氛围中,我们会广泛结下人缘、情缘、商缘;同时,在经济交往和与外通联的过程中,将每个有意前来参观访问领导贵宾都作为我们可以牵手的人脉资源,加以培育利用。
5、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努力解决好新四军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开发利用新四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认识统一,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的开展工作。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找差距、查原因,帮助解决资源利用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一些同志把新四军资源仅仅看作是政治资源,没有看到其潜在的丰沛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一些同志认为时代变了,新四军的资源也就跌价了,甚至过时了,没有从历史的角度看到新四军资源的“千古长青”;一些同志认为既然是红色资源,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利用,都应该是上面的事;等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问题不解决,新四军资源就谈不上较好地利用。
二是规划问题。新四军资源利用虽然部分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但市以下实际开发利用中,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的长期规划,更缺少能够具体操作的短期详细规划,存在着人云亦云、口号式规划,其鲜明的特色没很好地体现出来。现有规划中,缺乏运用先进理念,以红色、古色(历史)、绿色、墨香(文房四宝)为经,以各类综合旅游休闲服务设施为纬的综合开发利用措施。应制定新四军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这里面包含相应子规划,如旅游规划、交通规划、商务规划、教育培训规划、文化(含文物)建设规划以及档案征集保管规划等。
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部狸桥旧址亟待修缮
三是投入问题。当前,新四军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缺乏科学规划问题,而且缺乏人财物力的投入。从现实情况看,一要解决“想好”与“做好”的统一,不仅要想好,更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二要改“短跑”为“长跑”,“单人跑”为“接力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克服急功近利,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成功里有我”的意识,坚持长期作战,联合作战。三要坚持“向上、向外、向下”一齐抓,尽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全力调动相关人群积极性。
综上所述,宣城新四军品牌早已名闻中外,影响巨大;新四军精神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新四军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这些是历史留给宣城人民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地保护好、研究好、开发好、利用好。
(课题组成员:吴世怀、陈虎山、郭晓辉、叶彩霞。执笔人:郭晓辉)
(作者吴世怀系宣城市档案局局长,郭晓辉系宣城市方志办方志科科长)
童达清制作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公众号(xclswh999)
抗日 革命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