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导读: 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短途出行的空缺,对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解决策略,在资本加持下,小单车们在全国各地疯狂攻城略地,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9)》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分享给大家!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共享单车,开创了共享经济时代新纪元,而正是这个被潮流裹挟前行的创新行业。如今,大潮退去,摩拜卖身美团、ofo 负债累累深陷舆论漩涡,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共享单车梦还有未来吗?

当梦幻灭时,筑梦者们如何再续梦境,让人看见未来。

持续性扩张,膨胀后的小单车如何收场

自2019年共享单车诞生以来,随着资本簇拥下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达至历史顶峰,“共享”成为这个时代延伸发展又一产物。

正是外部资金不断加持造就了局部地区竞争上升到行业恶性循环竞争,催生出以资本为后坐力的“价格战”,这一场面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共享汽车时期的价格贴现重现,资本的狂欢再度引燃共享领域。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项目所募集的资金已达到3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其中将近80%的资金都流向了ofo和摩拜这两大行业巨头。据公开资料查询,从2019年八九月份B轮融资开始,摩拜和ofo的融资步伐几乎是同步节奏,双双完成E轮融资,累计金额近20亿美元。

资本入驻加持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盛世繁华一幕,然而随着扩张步伐渐走渐快,目标也似乎渐行渐远。

造车与修车成为平台无法定性衡量的天平两端,大街小巷充斥着小单车,有一部分地区甚至呈现出“单车坟场”景象,用户在享受短途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反感社会进化阶段带来的超额负载,行业竞争、资本洗礼带来的“需求过剩”将洞口越掘越大,随着时间迁移,单车固定资产价值也逐渐减低。

事实上,无论是投资机构或是投资者们,都对“共享单车领域能诞生出下一个‘滴滴’”深信不疑,然而大部分人只考虑到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却没考虑到商业运营可行性。

相比于汽车出行领域,单车共享更考究人性,汽车共享只是共享部分使用权,而单车共享却是共享“使用权”以及部分“所有权”,既没有合理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又没有严谨管理措施从旁协助,这也造就了资金拥趸后盲目持续性扩张的“衰败场”。

平台自救,重构用户与平台关联关系

据统计,共享车辆损坏率高达30%,其中一大部分属于人为造成损失。随着破损率增高,共享单车越来越难骑,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陷入僵局。仅仅依靠单方面的道德约束已不足以避免车辆损坏,利益捆绑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边界成本”。

2019年11月23日,ofo在其App中发布通知称,ofo 99元押金用户一键升级成为PPmoney的新用户后,可实现永久免押金骑行。ofo意图通过平台捆绑而暂时缓解资金不足尴尬局面,同时也实现用户与平台之间的直接利益捆绑关系。虽被当即叫停,但却是对自救以及新模式探索的一次尝试。

共享单车属于重运营产业,在无限制释放权利以及无底线拓张领域,行业间的版图与流量竞争加速了拓张步伐,同时也加速资本分化、用户流失、股权消亡。

共享生态与激励机制在行业竞争趋于理性之下应该达成某种共识,一方面,对行业竞争对恶意损坏、违章停靠、财产私有等事件制定措施,建立激励策略重构用户与平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行业之间停止恶性竞争,真正建立共享生态,在约束用户行为的同时,也能够约束平台方无限制拓张,浪费公共资源。

对于目前形成的局势,平台逐步成为被动方,对资金、政策、流量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发展空间,重新构建起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强连接,规范化运营规则,或才能再次扶起曾经席卷商业圈的共享单车。

寒冬降临,共享单车还有下半场?

无论是深陷资金链断层的ofo,还是已经卖身于美团的摩拜,亦或是第二梯队的哈喽、青桔单车,在资本寒冬下,人人自危,而未来是否还留有机会给共享单车?

预判一项新兴行业未来升值空间,关键在于三点:是否改善生活现状、是否覆盖足够多人群以及是否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短途出行的空缺,对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解决策略,在资本加持下,小单车们在全国各地疯狂攻城略地,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累计投放2300万辆单车,覆盖了200个城市,投资额超百亿。

共享单车满足生长所必须的天然土壤,目前阶段“需求过剩”、“市场变冷”、“资本寒冬”都有可能将行业置于深渊,但出行刚需一直存在。

在经济下行的大行情当中,没有行业能够置身事外,以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大退败只是资本寒冬的一个缩影,低谷可能还远未到来,大浪淘沙后存留下的企业,已经证明其价值所在。

新的行业洗牌大机率出现在寒冬时节,经济缩圈带来回滚效应,市场回暖后将重新树立新格局,在资本浪潮中,能做的,只有静默与坚守。

巨头割据,兼并与收割或将成为终场

有人说,行业之间的游戏,最终都会演变为巨头们之间的游戏。

2019年4月3日,摩拜股东会通过美团收购方案,美团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包括65%现金和35%美团股票。至此,美团成为第一个共享单车领域正式控局的互联网巨头。

共享单车领域投入与产出是长期效益,在短时间内无巨额资金维持,都难逃产业破裂宿命,相比于共享汽车领域,共享单车更注重于精细化运营、合理化规划、严谨化管理。即便如美团一样的企业进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上重组带来营收,更别说孤立无援的企业想依靠一己之力维系生存发展。

美团点评上市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其收购摩拜单车的26天时间里,该项业务收入共1.47亿元,折旧和运营成本分别高达3.96亿元、1.58亿元,导致毛利亏损4.07亿元。这意味着,摩拜平均每天亏损金额约为1560万元,据此计算,其每年的亏损额度高达57亿元。

实际上,美团在收购摩拜之前,亏损已在预料之中,之所以全资收购摩拜,是为了在出行领域寻找一个突破口,属于战略性收购,即便亏损,巨头们仍能够持续性输出,毕竟盈利点并不局限于单一产业上。

威胁不仅来自内部资金存续,还面临着外部竞争对手侵占市场,美团的摩拜、阿里的哈喽、滴滴的青桔,对于ofo而言,摆在面前形势越严峻,被兼并的可能性将越大,想持续在共享领域存活与发力,离不开背后资金维系,站队既是可选也是无奈之举。

未来或将是大企业之间资金、运营、模式上的较量,局势所迫,目前并入大体系维系生存,或是最好的选择。另外,在长时间难以清晰的盈利模式下,共享单车亦可能成为巨头公司边缘产业,只作为自建生态圈当中的接力补充,而不是着重发力点,毕竟,被纳入体系的共享单车将丧失自主运营权,发展也将出现天花板。

无论是独立发展自由版图,还是被巨头兼并成为生态一环,身处严冬之下,谁都不是第三者,这意味着共享单车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命运也将交由时间来定论。

公司 共享单车 摩拜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