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重模式”做AI安防产品服务,「澎思

导读: 出乎马原意料的是,他创办的澎思科技,选择了“安防+AI”的商业路线,与商汤不同,却也获得了IDG的认可。 与商汤、旷视等CV公司不同,澎思科技认为“AI+安防”的路线并不是进入安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36氪首发 | “重模式”做AI安防产品服务,「澎思"分享给大家!

采写:石亚琼、陈绍元

2019年年中,准备在AI安防领域创业的马原见到了IDG的投资人,后者已于2013年投资了另一家涉足安防的AI公司商汤科技。出乎马原意料的是,他创办的澎思科技,选择了“安防+AI”的商业路线,与商汤不同,却也获得了IDG的认可。经过多次谈判,马原最终敲定了这笔投资。

36氪获悉,AI创业公司澎思科技已完成新一轮Pre-A融资。本轮领投方为IDG资本,高捷资本、上古资本、洪泰基金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能力。

在已经做了十多年安防相关技术研究的马原看来,不同于外界的想象,安防产业一直都是技术驱动的。以5年为期,每一次安防产业的变革都是由技术驱动:20年前是模拟转数字,图像分辨率进入标清时代;15年前是数字转高清,海康、大华借助平安城市建设快速发展;10年前随着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普及,安防行业进入集约化阶段;未来5年将是以AI技术为驱动的信息化阶段。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更替都带来了安防产业的格局变动。看中这样的机会,马原于2019年创办了澎思科技

以AI为驱动的信息化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尝试,房姐龚爱爱落网即是受惠于当时的人证比对技术。2012年,马原就职于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从事智能视觉物联网系统的研发,并承担2012年度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海量视频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面向安防行业开展人脸识别云、车辆二次识别和海量视频结构化等应用课题的研究。不过当时技术还不成熟,直到2019年NEC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脸识别等准确度的大幅提升,给国内的AI企业很大的启示。今天知名的CV公司,如商汤、旷视皆是在当时入局安防市场。

与商汤、旷视等CV公司不同,澎思科技认为“AI+安防”的路线并不是进入安防行业的最优解,反而是“安防+AI”更有利于将企业做大。因此,澎思科技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以安防为主航道,为行业客户提供整体技术和软硬件解决方案。

采用“安防+AI”的路线,澎思科技认为提升技术的同时,更应该满足客户更细致、实用的需求,不断迭代、提升算法、系统、软件等,这就要求团队不能有短板,综合能力强,客户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尽可能解决,持续获得客户信任与订单。

之所以选择这一策略,马原分析,安防是个长期的生意,很多问题和需求都还未满足,例如多角度、多姿态、黑白照片、跨年龄、戴口罩、光线等等。安防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客户需要具备长期服务、整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合作公司。与某一方面的长板相比,客户更注重没有短板。

目前澎思科技已经推出安防领域的多款产品。具体来说,澎思科技的软件系统包括动态/静态人脸识别、人像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多维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和商业智能化管理平台等;硬件产品包括面向公安各实战场景的人像专用设备,以及面向行业及商用领域的双屏人证机、智能门禁、立式广告机、人脸识别闸机等。

基于以上软硬件产品,澎思科技在公安、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场景,推出全场景解决方案。

公安领域是澎思科技最主要的业务领域。针对公安在交通、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网络犯罪等城市管理问题,澎思科技推出了智能人像大数据解决方案,实现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技术的城市级人像防控系统的建设,解决人员追逃、身份排查、人员管控等应用需求。

同时,澎思还逐步向检察院、法院等其他政府机构业务场景进行拓展,解决了检察院和法院在来访人员管理、重点人员管控等多个情景下的问题。

智慧社区领域,澎思科技融合视频监控、人脸门禁、人脸访客、物联感知、APP应用等系统,整合区域内人、车、物、组织和房屋等信息,兼顾公共管理、公安服务和商业服务等需求,将一人一档作为业务基线,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以房管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居住安全。

智慧园区领域,澎思科技围绕安全和智能,在各类园区、楼宇、医院、零售商超、政府机关等场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解决区域人员安全管控问题,创造附加商业价值。

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澎思科技已帮助客户累计抓获在逃人员近两千名,担任多项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马原告诉36氪,目前公司已拥有全国20余个省市直辖市的公安部门人像系统建设实战经验。

澎思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的当下,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公司也因为更早入局积累了先发优势。以商汤为例,外界传言其2019年订单在数亿元,2019年估值已经达到45-60亿美元。面对这些AI独角兽,后来者是否还有新机会?

马原认为,AI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有通用型市场,也有垂直市场。第一种情况下诞生了AI+行业的第一批人工智能公司;当AI通用技术从普及到往行业深扎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业+AI的第二批人工智能公司。

第一批AI公司享受了AI红利,汇聚了大量资金资源,输出AI技术。同时他们也背负了相应压力,要成为业务多元化的平台型公司,拓展多个行业。另外,大型行业客户在早期会用AI公司的技术,但也会自己研发,逐渐替代AI公司。这就有了第二批“行业+AI”公司的机会,专注于某个行业,做深做重,把场景掌握在自己手中。“AI+行业”的很多公司,满足不了客户更细致、实用的需求,反而是给了澎思科技这样的公司机会。

关于这一点,IDG的牛奎光也公开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之前投资人更关注投资AI技术,目前已经更加注重投资应用。从2019年开始,技术创新在AI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但目前需要更多的是技术的落地产品形态和商业化能力,在具体应用中提升整体效率,而不仅仅是单点技术的突破。接下来是行业应用和产品化的机会。

IDG资本副总裁邵辉认为:“以产品化落地和商业化闭环为导向的AI产业化阶段已经到来,尤其在AI+安防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获得典型客户的认同。在接下来的市场落地和扩张阶段,能够真正深入行业,善于把握客户需求,有能力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团队会获得最好的成长。”

公司 技术 科技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