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不集中供暖 难道南方的小朋友都是捡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为什么南方不集中供暖 难道南方的小朋友都是捡"分享给大家!
冬天一来,预示着南北供暖大战拉开了序幕。
北方人民(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开始了“外边雪花飘飘,屋里短袖雪糕”的生活,那是多么的惬意逍遥(吸溜吸溜的)~
蓝儿,可怜的南方小盆友们却要在 3 ℃ 的室内裹着棉被抱着小太阳哆嗦着取暖。
同样是一个中国的,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一到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体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大热门,但尽管南方的小朋友们高声疾呼,依旧没有意思要给供暖的迹象。让人不禁怀疑:“难道南方的小朋友都是捡来的吗!?”
很多代表也开始在网络上呼吁南方供暖:
@ 孟非/ 微博
@ 南方都市报/微博
@ 邓超 / 微博
这一切还是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讲起。
跟着苏联老大哥的路子,肯定不会走野路子
建国初期的时候,我国还没有多少朋友,只有苏联帮衬着,自此我们开始了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集中供暖规模最大的国家,于是参照苏联模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集中供暖制度。
1957 年北京第一热电厂落成,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
1958 年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破土动工。
1959 年中南海供热重点工程长安线建成,开始供热。
大哥定义一下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听说你们海南挺暖和的啊~”
还是在建国初期,还是没朋友,更惨的是连烧锅炉的煤都没有。能源紧缺,为了开源节流,缓解国库空虚,大家伙决定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先暖和起来。
本想着“先暖带动后暖”,没想到苏联大哥大又发话了,室外温度 5 ℃ 以下才可以定义为冬天,南方冬天有八、九、十度呢(很显然,老毛子没去过湿冷的南方),要啥暖气啊~
于是乎听大哥的话,我国规定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 5 ℃ 的日数大于或者等于 90 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一带。
在那个时候能赶上集体供暖的宿舍那可是美坏了,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可是到了现在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怎么把“一起暖”给忘了呢?南方的同志们冻得跟啥似的呢。
@ 四川新闻网
“湖南能跟海南一样么!?”
南北分界线,一条割断集体供暖的美梦
1908 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区分的角度提出了“秦岭淮河”为划分南北方的界线,这一条也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分界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给人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北方严寒,南方暖和。
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定的一条线,决定了南方大部分城市的“冷冬”徘徊于集中供暖门外,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南方不能集中供暖。
真的就不能吗!?
其实,从供暖的专业角度来讲,好像真的有点不适合。
a. 南方并不适合像北方那样进行大规模的集体供暖,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居民分布也比较分散。要是进行集体供暖,供暖设备建造成本比较高,很难实现规模化的供暖。
(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建设费不还是得摊到我们头上来......
b. 南方城市的气候大部分是炎热潮湿的,为了通风排湿,南方是房屋设计上和北方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南方房屋建设会更加注重通风设计,保暖性不高,想要进行集中供暖,必须对当前的城市设计有所改变,更是一大笔钱。
c. 和北方相比,南方冬天比较短,供暖时间也短,这就会造成烘暖设备使用率低,年年运行的费用倒是有增无减。
d. 楼盘改造成本太高,说白了就是没人愿意花钱。
由于之前的种种原因,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设施基本为零,要是真像北方这样建立起全面的供暖系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此外,还要涉及南方传统住宅的保温墙加厚等问题,对于现在南方的整个楼盘建设都是一个挑战。基本没有开发商愿意在自己的楼盘中加入集中供暖的设计,成本太高。
就是不愿意花钱。
随着气候的极端发展,北方的冷空气不断南下,作为雨雪分界线的秦岭淮河早就没有了之前的明显划分,也就意味着之前南北供暖线的划分越来越不合理。
南方的寒冷与湿度有很大关系,平均室温要比北方低 10 ℃ 诶!
气温和温度的概念并不一样,人体的感受程度也和周围环境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并且影响很大。
气象学者普遍认为适度每增加 10% ,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就会降低 1 ℃左右。
就拿上海来说,1 月、2 月是上海最冷的时候,平均气温是 3-5 ℃,但是由于湿度大,一般在 60% 左右,而北方的湿度则是少于 20 % 的湿度,整整比上海高了 40% 啊,这么一推算,上海的实际温度只有 1 ℃ 到 -1 ℃。 而这个温度的北方地区早就有了暖气,吸溜着冰棍爽呢—— 没有考虑湿度等其他原因就给南方的朋友们关在供暖的大门之外,他们大声抱怨一下怎么了! (就好像你们没有抱怨过北方不包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