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前,父母态度要一致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孩子面前,父母态度要一致"分享给大家!
有人曾在十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50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
“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刚给我,他不买。”“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这种“红白脸”的教育屡见不鲜。即父亲与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采用打、骂、训的态度和方式;另一个则唱“白脸”,采用哄、逗、护的方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父母双方故意为之,希望给孩子一个有人疼、又有人教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要求不一致,会导致不良后果。
洋洋考试回来,高兴地双手“奉”上成绩单:“爸爸,看我的成绩单。”爸爸看都没看,挥挥手说:“不用看了,你就给我说说吧。”
“年级第一尚不足,全班鳌头颇有余。”古灵精怪的女儿学着《陌上桑》中的调调说话,脸上满是得意的神色。
爸爸听完,脸色变得沉重起来,正色说道:“看看你这个态度,得了个全班第一,就高兴成这样,你怎么这么容易满足呢?下回你考个全年级第一名回来,再向我邀功。”果然,洋洋的“嚣张气焰”很快被打压了下去,她拿着成绩单悻悻地回了自己的屋。
吃晚饭了,妈妈进门去叫洋洋吃饭。
“不想吃,我又没考全年级第一,哪有资格吃饭啊?”洋洋还在生爸爸的气,“不表扬我也就算了,还这样损我,实在太过分了。”
“你考了班里第一啊,我的宝贝女儿真棒,妈妈为你高兴,快来吃饭吧。一会跟妈妈出去跟你选奖励,爸爸不给奖励,妈妈给。”就这样,女儿被妈妈哄出来吃饭了。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之间心照不宣的“红黑”配合,在孩子的眼中却并不是那么和谐。父亲和母亲的立场不一致,会让孩子以为妈妈更爱自己一些,爸爸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
(1)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此外,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惩一纵,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使孩子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喜欢溺爱、袒护自己的一方,而远离严格要求的另一方。父爱母爱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
(2)影响教育的时效和效果
孩子犯错误时,需要父母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后如何改正?适时的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会心服口服。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唱“白脸”的包容袒护、不管不问或管不了,等到唱“红脸”的回来再“旧话重提”,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红白脸”教育让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甚至因为逃避责罚或迎合表扬而隐瞒过失、编谎说谎。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家长所采取该教育方式的比例9.24%。
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的整体效应。双方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需要的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每个家庭成员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是给孩子最有利的成长环境。
一个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双方不一致的教育,否则,他将无所适从;一个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给予的两种价值观,否则,他的生活将陷于矛盾中。这就是“手表定律”。
所谓“手表定律”,就是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而拥有两只或更多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手表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遵循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从这个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因为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陷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