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看似无用实则有用事例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看似无用实则有用事例"分享给大家!
小时候,经常地,我抽空读诗歌、看小说,对语言审美情有独钟。
如果父亲见了,总会来一句:把时间花在闲书上有什么用呢?保护眼睛要紧。
不光读文学作品,哲学、美学、历史等书籍我也非常喜欢。至于读这类东西究竟有什么用,我没想过,但可以肯定的是,读得越多,我越快乐,不会寂寞,更不会无聊。
的确,钻研人文学科,实用价值很小,然而,如果缺少了人文学科,我们的生活岂不只剩下柴米油盐,吃喝拉撒?
生而为人,应该追求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信仰,一种理想!
如今,从物质层面讲,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小得很。男女老少丰衣足食,一样的楼房,一样的汽车,但年轻人还是向往城市,尤其是省会或一线城市。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精神生活让农村自愧不如。
城市有图书馆、博物馆,农村没有;城市有展览馆、美术馆,农村没有。城市文化生活五彩缤纷,农村则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没有诸如此类的场所,人们也能够生存下去,只是生存质量不高而已。
城市,从某个角度说,等于浓缩的世界。见多才能识广。城市人才济济,相应地,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多。
在城市,有挑战,有压力,更有昐头,有期待。
城市,是人文的天下,灵魂的家园。一切美好的事物,首先从城市诞生。
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五星级酒店之所以奢华气派,就是为了体现宾客的身份与尊严。
城市越大,房价越高,主要原因是大城市文化氛围浓,居住环境美,三天不出家门,出门必有惊喜。一切都在变化,哪里都生机勃勃。
最关键的是,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总会找到志同道合者与你一路前行。
邓稼先的爸爸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在抗战爆发之际,他的儿子即将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儿子,学科学吧,科学有用。”
这句“有用”的确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心声,但是如果没有哲学,没有情怀与境界,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抛离这一家子?最后,邓稼先成为了我们的两弹元勋啊!
这个世界上昂贵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比如戒指。戒指有什么用?没用,但它非常贵。顶针有用,跟戒指长得差不多,却廉价得多。
又比如服装,服装有什么用?保暖和遮羞。如果仅仅为了保暖和遮羞,随便去个小商品市场,一百元一身拿下。但是很多女士的一身服饰,一万元都拿不下,另外那九千九百元花在哪儿了?花在没有任何实际功能的用途上:牌子、感觉、样式。
所以,你去研究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看看是有用的贵还是无用的贵?生命不只是使用,还需要奖励。而我们对生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的口号是“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往往是“活到老,挣到老”,赚钱永远没够。
中国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忙”,“忙”就是“心亡”。法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国度,跟他们经常要停下来面对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与自己对话、与时空对话紧密相关。
于是我总结,创造力需要三个条件:有一定的闲钱,有一定的闲人,还有一定的闲时间。没有这三点,想有创造力,不可能的。
In summary, the humanities help to create well-rounded human beings with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ions, hopes and dreams common to all humanity. The humanities, the ancient timeless reservoir of knowledge, teach us t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and broaden our horizons.
They are as useful and relevant in our modern age as they have always been. Doesn't it make sense to spend some time in the company of the humanities, our outstanding and remarkable treasure of knowledge? Who knows how famous YOU might become!
总之,人文学科帮助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些人具有洞察力,并理解全人类共有的激情、希望和理想。人文学科,这个古老、永恒的知识储蓄库,教我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同时也拓宽我们的视野。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学科一如既往地同生活息息相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学习中花一些时间与人文学科——我们杰出、非凡的知识宝藏——相伴,这难道不是明智的吗?谁知道你将来会变得多有名气呢!
人的一生,必须做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喜欢一点好像无用的东西。
可以相信,越无用,越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