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儿女本是一场修行,愿时光能缓,父母不老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父母儿女本是一场修行,愿时光能缓,父母不老"分享给大家!
我很紧张,我很害怕,我的腿在颤抖。
凌晨3点30分,深夜,二姐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条语音信息。看来事情很紧急,很紧急,很紧急。
鼓起勇气,我一一点击了消息。
二姐说:“爸爸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夏天容易出汗,等爸爸精神好,心情好的时候,可以给他洗个澡,去除异味在他的身上”。
二姐也提醒:“在家看视频听歌,一定要调低音量或者戴上耳机,爸爸有心脏问题,喜欢安静。”
早就想给爸爸洗个澡了,但我总是一言不发。动手。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我待在他身边,我都会和爸爸商量:“洗澡,爸爸,浴缸里不用你动,我什么都做。”
“算了,再细心也洗不干净。”爸爸不同意。
“洗总比不洗,晚年更要注意个人卫生,想要健康,就用水来保养。”我继续劝说。
“山里缺水,人一辈子不洗澡,不洗澡就活不下去。”父亲还是很感动。
我低声喃喃自语:“你这个顽固的老头子,你在幸福之中,不知道幸福。别人盼着洗澡,你的孩子却住在国外,远方的水没有。”解渴。
我求你给你洗个澡。 ,你还是推三四。你不洗,反正我问心无愧。孝,顾名思义,既需要孝顺,也需要服从。那我就靠你,有你,听你的。”
这不好。二姐要我给爸爸洗澡,我不敢违抗“命令”。在我们家,二姐似乎是领头人,她的话就像“法令”,必须无条件服从。
我拿出浴缸,装满水,放在阳光下,准备发动“西安事变”和“逼江抗日”。
太阳很热,过了一会儿,水已经够热了。本来爸爸不愿意洗澡,但看到一切都准备好了,他终于忍不住我的好意和坚持,直接坐在了浴缸里。
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洗澡,不管我多忙多累,但这是我第一次为爸爸洗澡。
我不在乎我父亲的存在。他一直视我为心上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我;我视他为消防员军人,需要的时候想,不需要的时候忘记。
我先洗父亲的后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块一块,一块一块地擦。
令人意外的是,爸爸虽然已经87岁了,但在儿子面前还是有顾虑,不肯脱短裤。我觉得在没有完全赤身裸体的情况下洗澡就像挠脚一样。
的确,我父亲老了。与往年相比,他的皮肤松弛了,就像一袋子倒空了谷物。他浑身骨瘦如柴,大腿没有我的胳膊粗。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亲给我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印象。那时,他肩宽腰圆,体格健壮。背着一袋重达100多斤的小麦或玉米,从家到一公里外的磨坊,轻而易举,不流一滴汗水。
爸爸的头发也由青丝变成了白雪,稀疏了。总之,除了耳朵和大脑,其他器官大部分都变成了装饰品。
多年来,我父亲辛勤地养育了他的儿子。儿子的翅膀坚硬,羽毛丰满,可以飞得很远,但身体却枯萎,枯萎到缺乏水分的地步;也去不了。
可惜儿子整天忙着自己的事情,却忽略了父亲的努力和他的改变。
我突然意识到,父母和孩子的命运已经结束了。就算好好珍惜,还能坚持多久?
洗完四肢和胸膛后,我换了些水给父亲洗脸。很久没有摸过父亲的脸了。我用网状沟壑抚摸着父亲的脸,仿佛在抚摸树皮。它干燥、粗糙、僵硬,没有任何新鲜和柔软的感觉。
这是父亲的脸吗?我小时候摸过的那张宽阔、光滑、有弹性的脸在哪里?
当我问自己的时候,爸爸说:“今年,我怕会难过。人老了,就像风中的蜡烛,你说灭了,它就灭了。张叔叔晚上睡觉还健康,谁知道第二天早上我没醒。”
听着父亲的话,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那颗仿佛断了线的珠子掉进了水里。我用眼泪洗父亲的脸,我想用自己悔恨的眼泪洗父亲的悲伤。
我仔细清洗了父亲沧桑的每一道痕迹,记录了父亲的每一次磨难。父亲脸上的皱纹一横一竖,数不清了。
父亲一生所经历的艰辛和坎坷,都写在脸上,记录在皱纹里。然而,长大后,我没有时间看他的老人。
我可笑地认为我是一个有使命的人。所谓使命,即把事情做好的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承诺。
有使命感的人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世界的和平与和平而奋斗一生。
自古以来,忠孝难行。忙着出国出差,难免会忽略父亲。国家把我培养成人才,而不是满足于给我提供工作。
洗完澡后,忍不住责备自己,责备自己的疏忽,责备自己的孝顺。
有句话叫“养儿防老”。我的父母用粪便和尿液,以及一碗米饭和水抚养我长大。你会怎样做?当你不能走路或爬行时,不仅仅是有人照顾你。
眼下,父亲晚年,需要有人陪伴侍奉,而我在曹营,心在汉。从数量上来说,我可以称得上是孝子。每年的两个长假,我和老婆分开,留在父亲身边,但在品质上,离孝子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真的为父亲的养育之恩感到羞耻!
为父亲洗澡让我明白了一些事情,我不妨说出来,分享给全世界的孩子——
在照顾自己的孩子时,别忘了自己也是父母的孩子,是父母养育的;
在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同时,也要为年迈的父母着想,在他们能吃能喝、能有感觉的时候,经常回家看看,多坐聊聊,留意他们的情况。身体和改善他们的饮食。
这是老人最关心的。生活是有生命的,有了孩子,谁不想老了,过上好日子?
父母虽然需要钱,但也需要孩子给他们做饭,洗澡,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听他们讲往事。
有句话,虽然是陈词滥调,但绝对是真的。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而不等父母。用来感叹孩子们想尽孝,但父母已经去世了。这是对失去双亲的无奈的隐喻,体现了以孝为先的孝道观念。
后人用“风树之愁”来比喻丧亲之痛。
突然想起一句犹太谚语:父亲送儿子东西,儿子笑。当儿子给父亲一些东西时,父亲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