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仪式感是天然的

导读: 家庭仪式感是天然的 幸福家庭的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秘诀,其实就是这个 家庭能够一代代有效的传承他们的家庭“仪式感” 。家庭中的“仪式感”会渐渐融入这个家族的血脉,成为每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家庭仪式感是天然的"分享给大家!

家庭仪式感是天然的

幸福家庭的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秘诀,其实就是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代有效的传承他们的家庭“仪式感”。家庭中的“仪式感”会渐渐融入这个家族的血脉,成为每位成员身上有血有肉的一部分。他们发现,家庭的“仪式感”具备强有力的“黏合”家族成员的作用,即便是在动荡压抑的社会环境中,仍然能稳定人心,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安全感

他们还发现,家庭的“仪式感”还和家族成员的婚姻满意度、个人身份认同、孩子的健康程度、成绩高低、家庭成员的情感纽带等直接挂钩。愈是具备“仪式感”的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成功和满意度就愈高。

因此,他们得出了“家庭仪式感是天然、积极而有益的”这个结论。

就像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国民会有不一样的习俗,中国人过春节而美国人过圣诞节一样,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传承和仪式也是不同的。家族的传承和“仪式感”,能让哪怕幼小的家庭成员感受到只属于这个家族的印记,由此而拥有身份、记忆、目标、野心,乃至该家族所重视的精神力量。

家庭“仪式感”的作用还不仅仅是如此。它还直接建立、维系和传承了一个家庭所特有的价值观,并让父母和孩子对此有所期待。比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每到冬至都会包饺子,大家说说笑笑的一起动手擀面、和馅儿,孩子眼巴巴的在一旁流着口水等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出锅……这样一来,每当家人想到冬天,他们就会想起大家欢聚一堂包饺子的场面,也会对冬天的到来怀有更好的期盼。孩子将来长大了,离开家了,还是会想起那一碗饺子的余温。也许将来他自己在异国他乡建立家庭后,也会将这一碗充满温情的饺子一代代传递下去。

“仪式感”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中我们容易建立和实施的几种“仪式感”如下:

1.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家人聊一聊

家庭成员聚在一起主动交流沟通,和被动的被安排勉强坐在一桌相比,前者更能建立好的家庭“仪式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人围坐桌边共进晚餐”就比“一边吃饭一边心不在焉的看电视”要强得多。每天一起吃晚餐,同时讨论“今天你的学校/工作中发生了什么”,能从彼此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有效建议。

每天的晚餐时分,还是父母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行为的好时机。一旦孩子出现了长期的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的行为,父母就应该及早进行干预。

网上盛传,在厌世的年轻人之间兴起了一种“自杀游戏”:参与者由轻微的自残开始,每天的尺度逐渐加深,直至完全放弃生命。国外已有数百位年轻人因此殒命。我们痛恨这些死亡游戏的发起人,竟如此冷血的践踏生命。发起自杀游戏的人,自己是不会去自杀的,他们只不过拿着别人的生命来赌注牟利而已。

与此同时,我们似乎也该严肃的思考一番,那些逝去的生命缺乏的是什么?

他们并没有一个温暖的家,这几乎是一定的。会选择自杀的年轻人,大约是缺爱、缺关心理解、也缺乏来自父母亲友的包容支持。试想想,那些人的父母是多么冷漠无知,才会对自己孩子手臂上日益加深的伤痕毫无觉察,任由他们一步步滑向死亡?

这里顺带说一句题外话:一旦大家发现有任何类似的“自杀游戏群”,希望能迅速举报为要。作恶的人只要少一个,世界就会光明美好一点。

2.传统节日时的家庭聚

家庭成员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仪式感”,能让人产生“生活是稳定的”体验。

尽管儿童和青少年常常“像彗星一般”追求刺激和冒险(比如常常撂下碗跑回房间打游戏),但他们其实是需要“稳定性”的群体。在所有人中,青少年对于稳定感的需求强烈。他们的成长是剧烈、困惑而痛苦的,因而特别需要获得家人的情感认可、生活支持和社交助力,方能顺利渡过艰难的青春期。

3.家庭成员定期出外旅行

外出旅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坐豪华的邮轮,只要一家人有商有量,说说笑笑的聚在一起,共享美好时光就很棒了。

至于旅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美食、美景、彻底放松、磨练意志力、锻炼身体、见识不同的文化……当家庭旅行也成为一种“仪式感”刻入成员们的脑海,他们至少会对于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期待。

看到更大的世界以后,方知道自身的烦恼渺小。

有了丰富的经历,体验过人生的巅峰和低谷,我们才能体验到,原来人不可以躺在原地自我禁锢。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