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是什么意思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性取向是什么意思"分享给大家!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
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asexual)。
个体对特定性别的对象,如异性、同性或男女两性,产生性吸引或迷恋,分别称为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在动物界和人类,大多数个体均对异性产生性吸引,这是与其繁衍后代的生物本能相一致的。但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特别是在人类,一部分个体出现性取向与繁殖本能分离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在个体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常伴有同性恋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大多没有性别角色和性身份障碍。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未获得解决的恋母或恋父情结是决定性”定向的重要因素。他们设想:对母亲过分亲昵,对父亲疏远或敌视的男孩,会产生对其异性性冲动的恐惧,从而促使其性取向转向同性。性学习理论则主张,童年早期的同性恋体验或幻想不仅未受到抑制,反而通过性行为和手淫得到强化,促进了同性别的性取向。遗传学研究未能发现决定性取向的基因标记,也未发现孕期母体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对胎儿出生后的性取向起决定作用的证据。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取向的态度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例如:在性自由的社会,对同性的性取向,采取肯定的接纳态度,而在较保守的社会,则采取否定的排斥态度。
人群比例
在一份2002年的民意测验中,普通的美国人估计21%的男性和22%的女性为同性恋者(2002年)。但在欧洲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十几次采用匿名调查中,大概是3%~4%的男性和1%~2%的女性是同性恋者(1998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报告中对未婚性伴侣取向性的估计,全国人口有2.5.%为同性恋者。不到1%的应答者报告说他们是活跃的双性恋者。但是大量成年人报告他们曾有过仅有一次的同性恋经历。而大多数人都说他们曾偶尔有过同性恋幻想。
人权及是否可变性问题
健康专家指出,了解有关性的统计数据很有用,但数据并不能解决人权问题。让我们想下在异性恋文化中,作为同性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承受?为回答这一点,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下情形中,你会感觉怎样:假如你由于公开承认或表示对某个异性的感情而受到攻击或被解雇;假如你无意中听到人们开有关异性恋者的粗俗玩笑;假如大部分电影、电视、广告描写或隐含同性恋;假如你的亲人恳求你改换你的异性恋风格而进入同性恋婚姻。
面对这些,同性恋者经常与他们的性取向作斗争。他们最初可能试图忽视或否认他们的欲望,希望这些欲望离开。但是这些欲望并没有消失。然后他们试图通过心理治疗、意志力等来改变。但这些特有情感仍然持续,就像那些异性恋者一样,他们也无力改变成同性恋。因此,当今的大部分心理学把性取向看作既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任意改变。无论如何,个人的性取向基本是持久稳定的。
除了抑郁的发生率和自杀企图的危险性升高之外,大部分的同性恋者并没有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现今能接纳来访者的性取向。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73年把同性恋从心理疾病”的名单上划出。
影响性取向的相关因素
如果性取向确实是我们不能选择和表面上不能改变的,那么这些偏好来自何方?我们是如何发展为异性恋取向或同性恋取向的?
下列问题来自几百个研究,通过回答是或否,看你能否得到与答案一致的看法:
1、同性恋是否与亲子关系有关,如盛气凌人的母亲和不称职的父亲(养育出男同性恋),或占有欲强的母亲和怀有敌意的父亲(扶养出女同性恋)?
2、同性恋是否涉及对异性的害怕或仇恨,导致个体把他们的性需求指向同性成员?
3、性取向是否与当前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有关?
4、在儿童期,同性恋是否受到同性骚扰、引诱或受到成年同性的性侵犯?
……
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似乎都是否”。根据金西研究所对将近1000名同性恋和500名异性恋者的访谈发现,调查者几乎评估了每一种可以想象的同性恋的环境和经验因素——父母亲的关系、儿童时的性经历、同伴关系以及约会的经历等。他们的调查结果是:除了同性恋者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不一致外,同性恋和异性恋所报告的背景都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半个世纪的理论和研究的结果就是:即使存在影响性取向的环境因素,我们尚不知它是什么。
大脑与性取向
新的研究表明,性取向至少部分是生物性的。研究者利维(1991)通过研究已故同性恋和异性恋者的部分下丘脑时发现这一点。作为一个男同性恋科学家,利维想要做一些与男同性恋身份认同有关的事”。利维发现异性恋男子的下丘脑某细胞团比女子或同性恋男子的更大。
性取向不同,大脑也不同。这一点不会是我们感到惊讶。记住我们的格言:任何心理现象同时都有相应的生理基础。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差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怀孕时还是在子宫里?是儿童期还是青春期?是经历造成的还是基因、激素造成的?
利维也没有把该细胞团看作性取向中枢,相反,把它看作是参与性行为的神经通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具体是性行为模式影响了大脑结构还是大脑结构决定了性取向,这个不得而知。利维倾向于后者。
艾伦和哥尔斯基(1992)也得出结论,认为大脑解剖结构影响性取向,因为他们发现同性恋男子的月并月氐”体的一部分比异性恋男子的大1/3。格拉多(1994)指出,从现在神经解剖图上可以发现,在某些脑全,同性恋男子较异性恋男子可能具有女性类型的神经解剖结构。”
基因与性取向
有证据表明,基因的因素在性取向中也起到作用。在男同性恋的卵生兄弟中,52%的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性取向,而异卵双生仅占22%的相似性。
由于同卵双生子性取向统一性仅占一般的比例,即尚有一般的取向是不同,所以基因并不是完全决定因素。
此为单用单个基因移植,科学家能使雄性果蝇表现出同性恋行为。
一些人也许会疑惑:性取向的原因很重要么?
也许它不重要,但是人们的假设很重要。那些想同性恋者一样认为性取向是受生物因素影响的人,对同性恋表现出更为接纳的态度。同性恋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赞成这个观点的人一直在增高——在美国1977~2001年间的公众观点调查中,赞成者的比例由13%上升至40%。因此,正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变得更加能够接受。